臺灣以教育與文化連結踏上國際舞台

臺灣以教育與文化連結踏上國際舞台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國際事務中心主任Bavaragh Dagalomai謝若蘭教授率領臺灣原住民族學者、教師與研究生一行12人前往紐西蘭奧克蘭與威靈頓,展開研討會參與與機構拜訪,持續推動臺灣在國際原住民族教育領域的連結、合作與政策對話,展現臺灣作為知識共享夥伴的積極角色。

WINHEC 2025:臺灣在語言與教育自主上的國際肯定

世界原住民族高等教育聯盟(WINHEC 2025)於毛利大學奧克蘭校區舉行,聚集全球原住民族教育領袖,共同探討語言復振、教育改革與文化永續。會議見證臺灣多年深耕成果,共有五位臺灣提名者獲得榮譽肯定,在「原住民族智慧耆老」與「教育服務」兩類獎項中皆獲表彰,象徵臺灣在教育、語言與知識傳承的累積能量已具國際影響力,展現令人矚目的自主性與創發力。

WIPCE 2025:展現教育型轉型正義與國際合作願景

全球規模最大的世界原住民族教育大會(WIPCE 2025)於奧克蘭的市中心舉行,吸引近四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來自全國不同單位超過50名的不同團隊成員透過學術發表、樂舞展演與手作工坊,展現研究與文化實踐並行的特色。其中,Bavaragh Dagalomai謝若蘭教授與美國納瓦侯科技大學的校長Dr. Elmer Guy於大會共同發表〈跨越距離的領導力〉,回顧疫情期間如何不受時差與封鎖影響而持續串連全球原住民族教育。除此,臺灣團隊在傲予莫那Awi Mona院長帶領下,亦集體以「轉型正義與公共教育」分享如何透過教育體系推動族群主流化與權利和解,展現臺灣獨特的「教育型轉型正義」模式。團隊成員吉娃思巴萬Ciwas Pawan、Paicʉ Usaiyana白紫‧武賽亞納等亦分別進行相關領域的報告,進行學術分享和交流。

專業拜會深化政策、語言與研究的跨國對話

臺灣團隊並拜會語言巢信託基金會Kōhanga Reo Trust、亞紐基金會(Asia New Zealand Foundation)與毛利事務部Te Puni Kōkiri等重要機構,從語言復振、跨國研究合作到族群政策倡議展開深度交流。語言巢以文化與家庭教育分享語言傳承之理念,展現寶貴的族語復振經驗,提供臺灣深具參考價值的策略視角。亞紐基金會則指出臺灣原住民族在亞洲區域研究中的特殊位置,而毛利事務部分享政策建議如何轉化為實際族群權利保障。此外,團隊拜會駐威靈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歐大使以臺紐合作經驗與外交策略為團隊提供深刻建議,凸顯外交在原住民族國際連結中的關鍵支撑作用。

共同創造未來:臺灣成為全球原住民族教育的重要夥伴

過去WIPCE未曾於亞洲地區主辦過,本次亦由Bavaragh Dagalomai謝若蘭教授代表臺灣提出 WIPCE 2028主辦權提案,在競爭激烈下以最終雖由夏威夷獲選,但臺灣展現的合作誠意與研究能量已受到國際肯定,為未来合作奠下深厚基礎。Bavaragh Dagalomai謝若蘭教授表示,本次行程展現臺灣在教育、文化復振與學術研究中的深厚能力,也讓臺灣在全球原住民族合作網絡中扮演愈加關鍵的位置。她特別感謝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民主基金會、吳許富美獎助學金等各方的贊助支持,使得此行的團員不僅在國際分享共同的殖民創傷記憶,更轉化為跨文化學習與知識共創的能量。她強調:「臺灣以專業、合作與創新站上國際舞台,已不只是參與者,而是與全球原住民族共同建構未來教育典範的重要夥伴」。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