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人文館落成 文學院特展同步開展

台大人文館建築採用清水混凝土搭配傳統清水磚,重新詮釋四合院意象並融合現代混凝土工法,搭配50公尺大跨度空橋橫跨於下沉式中庭之上,不僅延續合院穿透感,也展現建築與結構的創新。(圖/記者李青縈攝)
[NOWnews今日新聞] 台灣大學人文館在歷經近二十年的籌建後,近期正式落成並啟用,期間不止文學院換了4任院長,工程款也隨之攀升。然而,人文館不僅創下我國首次拿下混凝土界奧斯卡獎的ACI肯定,並且也拿下國內數座獎項認證。另,為迎接台大即將到來百歲校慶,文學院在一樓推出《百文一見特展》。
人文館自啟動計畫至完工耗時近20年,是台大校園內一項漫長的工程。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為回饋母校台大,在計畫啟動之初,即捐贈5.4億元建造,雖為當時學界最大的單筆捐款,但由於建設期程長久,原始捐款額度已不足以支付全部開支,最終由台大校方支出超過一半費用,確保了建築的最終完成。
然而,人文館的建築品質不負眾望,在今年10月27日在美國巴爾的摩舉行的美國混凝土學會(ACI)頒獎典禮中,獲得中層建築類優良獎,也是台灣工程首次在ACI國際評選中獲得肯定。
人文館工程由台大總務處營繕組主辦,設計上,建築採用清水混凝土搭配傳統清水磚,重新詮釋四合院意象,並融入現代混凝土工法,特別是50公尺大跨度空橋橫跨下沉式中庭,展現結構創新與合院穿透感。

施工過程中,團隊致力於永續與耐久性,採用高性能混凝土(HPC)提升結構性能;外牆使用杉木模板清水混凝土,呈現自然紋理與光影層次。工程同時融入低碳設計策略,包括以30%爐石粉取代部分水泥,達到減少200萬公斤碳排放的目標,並採用低水灰比與UHPC遮陽板,體現綠建築典範。
人文館的一員「文學院」為迎接即將到來的百週年校慶,在本月6日起在人文館一樓推出《百文一見:文學院學思薈萃一世紀特展》。校長陳文章指出,科技若無人文思想作為靈魂,將失去意義,唯有科技與人文結合才能造福人類社會,並允諾未來將給予文學院實質支持。
文學院院長鄭毓瑜表示,人文館興建歷時二十餘年完成,呼應了文學院百年來在時代逆境中追求自由的精神。展覽內容從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開始,直至今日十二系所兩學位學程的發展脈絡,收錄了文學院經歷殖民、白色恐怖等變革,仍堅持真理的軌跡。展覽由臺灣文學研究所師生策畫執行,將歷史詮釋轉化為三十餘則時代切片,展示了一幅寬達三點五公尺的大年表。
《百文一見》特展展期自2025年11月6日起至2026年5月29日,每日9:00-17:00開放自由參觀(假日休展)。

相關新聞
台大女舍監性騷擾案 教長鄭英耀:校方如程序疏漏應依法改進
獨/沒性侵!台大教授不滿「狼師」文 告PTT、DCARD求償150萬
台大電機系學長「發雞排救火」!真實身分超驚人 本尊低調證實了
- 記者:nownews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