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蝴蝶專欄】DPP大罷免大翻車:從「35席全過」到「25:0大烙賽」的政治啟示


【藍蝴蝶專欄】DPP大罷免大翻車:從「35席全過」到「25:0大烙賽」的政治啟示


藍蝴蝶/公共行政碩士、時事評論人


726大罷免活動的結果,不僅讓民進黨面臨空前的挫敗,黨內更因此掀起一場深刻的檢討風暴。從黨主席賴清德的角色,到各派系的內部爭論,民進黨如今正站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這次罷免失利,民意的反撲不僅是對罷團策略的否定,更是對民進黨執政傲慢的一次警示。


罷免失敗後,民進黨內部意見分歧愈發明顯。李宇翔公開批評賴清德應辭去黨主席一職,雖然隨後刪除貼文,但其言論已在黨內外掀起波瀾。同時,張志豪宣布退出民進黨派系「湧言會」,更凸顯黨內派系之間的裂痕。


另,「正國會」掌門人、外交部長林佳龍728召開「正國會」決策會議,選擇支持賴清德和卓榮泰,試圖穩住黨中央。然而,這些動態並未能有效平息民眾的不滿,反而加深了外界對民進黨內部紛亂的印象。


民眾對罷免活動的回饋直言不諱,批評罷團以仇恨壟斷公民名義,結果只招致更多公民的屏棄。這些聲音不僅是對罷免失敗的嘲諷,更是對民進黨執政方式和態度的質疑。從「中華民國派與台灣派大合體」的宣傳,到罷免目標「35席全過」的軍令狀,最終卻以25:0的大烙賽收場,這樣的結果無疑讓民眾更加失望。


然而,真正值得深思的是,民進黨如何看待這次挫敗?罷免失利並非只是策略上的錯誤,更是執政者忽視民意的代價。當部分黨籍民代呼籲「團結一致對外」反罷免民意時,這種與多數民意對抗的姿態只會進一步激化矛盾。民主政治的核心在於尊重公民的選擇,而非以權力壓制異議。


面對當前困局,民進黨應該放下對權力的執著,回歸民主初衷。罷免活動的失利固然是一場挫折,但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身的機會。與其揮拳對抗民意,不如轉念投身於更具建設性的行動,例如救災工作、改善政策,回歸民生第一的正道,真正與人民站在一起。同災民所苦、傾聽基層聲音,才是重拾民心的不二法門。


民主是一場持續不斷的對話,而非一場單方面的宣告。726大罷免失利並非終點,而是提醒執政者重新出發的一個契機。希望民進黨能從此次教訓中汲取智慧,以更謙卑、更務實的態度面對未來挑戰,重建與人民之間的信任橋梁。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民主政治的價值,也才能在未來贏回更多人的支持。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護國大遶境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藍蝴蝶專欄】賴清德與黃偉哲的台南災後「作秀之旅」:拍照、吃鴨、講幹話 災民怒退黨


【藍蝴蝶專欄】超徵稅收:民意回饋與財政穩定的雙贏之道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