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專欄】以色列對哈馬斯最後一役的危險賭局
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終於揭露出他真實目的,意圖在加薩戰爭進入第22個月之際,發動最後一波攻擊,全面控制加薩走廊(Gaza Strip)地帶,推翻哈馬斯政權,並建立一個既不屬於哈馬斯、也不歸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管轄的「戰後政府」。
納坦雅胡準備透過這場「終局行動」,完成解救人質、解除哈馬斯武裝、加薩非軍事化等三大目標,以完全控制加薩。然而,這場所謂「最後一役」,注定是場引爆更大衝突的危險賭局。
目前,以色列國防軍已控制加薩約75%的領土,大片巴勒斯坦城鎮化為廢墟。然而,北部加薩城(Gaza City)依然是哈馬斯的核心據點之一,據以方情報顯示,約50名人質被扣押於此,其中或許僅20人仍然生還。這意味著,以軍若要全面奪取加薩城,必須進入人口稠密且地下工事縱橫的戰場,既有城市巷戰的高傷亡風險,也可能直接危及人質生命。
更重要的是,這場行動預計將持續數月,勢必造成新一輪大規模的平民流離失所,估計多達百萬人被迫逃離家園,這將使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譴責聲浪進一步升高。
戰場之外,更大的政治挑戰正在醞釀。七大工業國(G7)中,英國、法國、加拿大已聲稱將於九月聯合國大會時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當前已有147個,約占八成的聯合國會員國承認巴勒斯坦。一旦G7成員中有多國加入承認行列,將在國際法與外交上大幅削弱以色列的正當性,也會對美國、德國、日本等尚未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形成壓力。
換言之,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雖可能摧毀哈馬斯的組織結構,卻可能在外交舞台上輸掉「國際輿論戰」,讓巴勒斯坦的國際地位實質提升。
納坦雅胡表示,最終以色列會退出加薩的直接控制,「將加薩移交給能夠妥善管理的阿拉伯部隊」,但仍保有安全監控權。但這一設想在阿拉伯世界缺乏共識。約旦已明確表示,加薩的安全應由「合法的巴勒斯坦機構」處理,其他阿拉伯國家也不願被視為替以色列「收拾戰後殘局」的工具。這意味著,即使以色列在軍事上取得控制權,戰後治理安排仍將陷入僵局,甚至引發巴勒斯坦內部新的分裂與武裝抵抗。
中國大陸對以色列的行動表達「嚴重關切」,並重申「加薩屬於巴勒斯坦人民」。這既是對阿拉伯國家的聲援,也是北京在中東塑造自身和平調停者形象的一環。反觀美國,白宮至今保持沉默,總統川普拒絕表態支持或反對,這顯示美方正試圖在支持以色列與避免觸怒阿拉伯盟友之間保持模糊戰略。
然而,美國若持續觀望,反而可能削弱其在戰後安排中的主導權,讓中國大陸、俄羅斯與歐盟在外交斡旋中佔據更多空間。
即便以色列完全摧毀哈馬斯的軍事能力,能否真正實現安全目標仍存疑。歷史經驗顯示,真空地帶往往為更激進、更難以控制的武裝力量所填補。若戰後缺乏一個得到巴勒斯坦人民認可且具治理能力的機構,加薩很可能再次陷入暴力循環。此外,長期軍事管控與對平民生活的破壞,將進一步激化以巴世代仇恨,為未來衝突埋下更多導火索。
納坦雅胡的「最後一役」,是一次高度風險的軍事與政治賭局。它或許能帶來戰場上的決定性勝利,卻不可能解決以巴衝突的根源。當國際承認巴勒斯坦的潮流加速、阿拉伯國家不願配合戰後安排、國際輿論壓力日益升高時,這場以色列的勝利可能只是下一場衝突的序幕。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Benjamin Netanyahu 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張 亞中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