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 推動跨城協作與永續社區

新竹市「114年度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持續展開!繼首堂課引導學員回到自身生活場域,思考「我們想要怎樣的社區?」之後,本週特別邀請長期深耕基隆與桃園的「都市里人」劉建億老師,分享跨城市社區協作與永續實踐經驗,帶領學員從新竹出發,延伸視野至更廣的生活圈。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市府團隊秉持市長高虹安擘劃的「宜居永續」、「幸福友善」核心願景,持續推動社區規劃師制度及各項城鄉再生計畫,打造「友善城市、公民參與、社區共好」的城市。市府不僅重視都市硬體建設,更著力於居民參與與共創,期盼透過市民與公部門攜手合作,讓「從生活中長出關係」的理念在每個社區深根發芽。
邱代理市長指出,社區規劃師計畫不只是空間改造的工程,更是連結人與人、讓城市更溫暖的橋樑,市府將持續支持青年與居民共同投入公共事務,讓新竹成為更有溫度、更具生活感的城市。
都發處表示,上週課程由主持人阿鹿老師以「你記憶裡的新竹,是什麼模樣?」為題,帶領學員從城市古今變遷到日常感受,重新認識「空間」不只是抽象名詞,而是每個人每日生活的所在。課堂同時分享石坊社區的樂高門牌、下竹社區的樹屋及民富社區的休憩木平台等案例,作為「空間如何被重新想像」的起點。本週課程則延續「從生活中長出關係」的核心精神,由長期與地方行動者合作的劉老師主講,分享在基隆、桃園與新竹推動社區規劃師的經驗差異與共同挑戰,並從「人」的角度出發,探討社區中角色互動、矛盾與潛力。
劉老師以多個案例說明,包括如何在不同社群間建立信任、扮演「中介者角色」;在空間改造完成後,如何持續維護與活化使用;以及社區如何面對氣候變遷與高齡化挑戰,並以自身步調實踐永續。課堂討論熱烈,學員們共同思考如何避免社區工作淪為「少數人做、多數人看」、如何在衝突中找到合作契機,並以「小而確實的行動」讓社區關係真實萌芽。
都發處說明,今年度社區規劃師計畫以「打造空間,也長出關係」為主軸,課程結構分為「學習、實作、行動」三階段,自上(10)月31日起至12月13日共規劃7場課程,開放市民報名參與。前期以培力課程建立基礎知能,包括地方觀察、議題盤點、公共設計與社區溝通等主題;中期以場域走訪及共作實驗室形式,協助學員實地應用所學;後期則透過「社區行動提案」機制,整合社區需求、提出具體構想,形成跨社區的交流與成果展示網絡。透過系統化訓練與陪伴,期望讓學員不僅學會設計空間,更能共創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行動力。
都發處補充,此計畫將串連培力課程、實地走訪、共作工作坊與社區行動提案,陪伴更多市民重新理解生活空間的可塑性,共同營造更友善、永續、有溫度的新竹。更多課程資訊與社區案例故事,歡迎持續追蹤「新竹市社區規劃師」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ccplanner/) 。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108 11:22:46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