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丙喜專欄】中共政權怎又誤判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榮譽會長
非理性的情緒經常使人誤判,這是行為經濟學一再提及的人性缺陷。中共政權昨天以取消對日本的農業談判,來抵制台灣的外交部長林佳龍七月底以私人身份訪日,讓好不容易出現的中日台友善互動,頓時又打回寒冬。
日本跟治海兩岸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三角、複雜又敏感。日本政府面對中國和台灣政府都分別強調,應該加強彼此的往來和交流,當然包括不方便對外明擺的政治。七月,三方在林佳龍部長以私人名義赴日訪問上的相互克制,原本為今後中共政權和賴政府的對話打開了一扇窗。奈何,以大事小,以仁,北京當局還難掩情緒,戰狼以對。
兩岸非理性對峙已經够久了,台灣戰猫當然損失不小;中國戰狼在國際舞台的形象也大幅受挫。兄弟非但自己賭氣,還到處拉邦結黨,不准別人在兩邊做朋友。這種賭徒困境玩的實在够令兩岸人民心煩,沒有别的遊戲了嗎?
好不容易,七月份,中共和台灣當局在林佳龍赴日訪問的處理上出現了難得的轉機。國際舞台上,政治人物喜好面子遊戲,面子有了,裡子可以擺一邊;兩相對照呢?其間,有一個很好的對話的交集,那就是要面子,就讓裡子;要裡子,就讓面子,不要逼人太盛,兩者都要全拿。過去,中共的戰狼毫無道理,台灣的戰猫也大可不必。
林佳龍部長,7月23日到27日,以私人名義,低調、秘密地赴大阪關西世博會参訪,期間並拜會日本多位重量級國會議員,包括:前經濟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前防衛大臣木原稔,以及日華懇談會長吉屋圭司和自民黨青年局長中曾康隆。
此一密訪打破了中共當局與日本政府「台灣五大高層人物不宜訪日」的默契,即台灣正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和國防部長不得訪日。林佳龍確實低調訪日,他的拜會若不是吉屋圭司和中曾康隆在社群平台露出,新聞媒體完全不知有此密訪。
來來,可喜的是,中國大陸當局對此密訪的反應相較於過往,也相當的節制,僅由外交部亞洲司長劉勁松約談日本駐華首席公使横地晃。日本外交部呢?也堅守林佳龍訪日的三大原則:一是私人身份,不得拿公務護照;二是非官式訪問,雖然可視察台灣駐日代表處;三是不得主動發布或泄露相關訊息。
两岸關係為何落入情緒性的面子之爭?主因都是不分政府、民間,不管官式或私人,全部打撃,台灣政府非常片面,大陸政府也十分武斷。一雙筷子,本來可以好好招待客人吃飯,賓主盡歡,卻經常自己賭氣把它折斷。
美國故總統波爾克曾說:「國内安寧、國外和平,是國家正確而持久的政策。」低調和模糊都是非常的智慧。2015年两岸領導人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的會面曾廣受世人讚譽;如今,彼此的往來卻落入先公開講報復,而且還講的很大聲、很高調,結果反而讓想禮讓的一方變得不能退讓,逼對方做出情緒性的反擊。
中共政權如果以繼承中國道統自居,應該清楚知道台灣被清朝割讓予日本的事實。台灣如養女般被賣给了日本,如今中國大陸强大了,怎能用獨斷的父權心態逼迫養女認祖歸宗?賴清德總統抛出的兩岸併購說其實也是大多數台灣人的心聲,高唱民族主義的中共政權有認真傾聽嗎?別老一再用「未完成的答券」來面對台灣按民主制度選出來的總統了!
聖經說:「智慧勝過打仗的兵器。」東西德統一的主因是東德人民爭取民主和經濟改革的呼聲,加上國際局勢的變化,特別是蘇聯影響力的衰退。這些综合因素共同促成了柏林圍牆的倒塌和兩德的統一。當然,兩德由分裂走向統一也是其間政治人物一棒接一棒的智仁勇的表現。日爾曼民族能!中華民族難道就是不能?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林佳龍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黃 丙喜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