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周遭的葉拓素材——扛板歸

文:何京翰

走在農村、野地的道路上,你曾留意腳邊的植物有什麼特別之處?只要靠近一看,在整片的綠色中,一定有新發現!為了找尋有趣的葉拓素材,我在鹿寮坑的社區農路散步,農村內的道路鮮少干擾,經常長滿了各種植物,有的很常見,有的你叫不出名字。其中的一種草,三角形的葉片格外吸引我的目光,它便是此篇的主角──扛板歸。



生活周遭的葉拓素材——扛板歸
田野間蔓生的扛板歸,你找到了嗎?


揭露它的身家背景之前,我們先了解「扛板歸」這個名字的由來。


據傳很久很久以前,有個樵夫在山上工作時,不小心被毒蛇咬了一口,他急急忙忙地回到家,此時蛇毒攻心,他的全身紅腫癢、臉色發白,家人們怎麼呼喚都沒有回應,以為死了。因為家境不富裕,家人只好將遺體放在木板上,準備抬去埋葬。路途遇到一個郎中(醫生),郎中發現此人尚有微弱的脈搏,又聽聞是遭毒蛇咬傷,便取出隨身錦囊中的草藥,用熱水強迫灌食。


過了不久,本以為死透的樵夫卻坐了起來,病徵逐漸消失。眾人盛讚郎中乃華陀再世,並為這種無名的解毒靈草取名為「扛板歸」,意指中蛇毒的人吃了這種草,抬遺體的木板就用不著了。



生活周遭的葉拓素材——扛板歸
扛板歸兩種型態的葉子:1. 三角盾形的葉片; 2. 包覆莖節的卵形苞葉。


生活周遭的葉拓素材——扛板歸
扛板歸的花很小,藏在綠色苞片之內。


生活周遭的葉拓素材——扛板歸
授粉結果後,原本綠色的苞片膨大,轉變成肉質、深藍色。

除了做為治療蛇毒的青草藥,別看它渾身充滿著倒刺,扛板歸的嫩莖嫩葉可煮食,也有醃製食用的做法。三角鹽酸這個俗稱可能來自於葉片的外型以及用「鹽」醃製、帶有「酸」味。除了莖葉,扛板歸的「果實」也可以生食,口感清脆、淺淺的甜,有點像蓮霧,轉變成深藍色以後味道最好。然而,可食的「果實」並不是真正的果,而是膨脹的宿存花萼,肉質化的花萼就像是果肉,包覆在其中的黑色圓形瘦果,才是真正的果實。



生活周遭的葉拓素材——扛板歸
剝開肉質苞片,裡面藏著黑色圓形瘦果。


在此簡單介紹葉拓的作法,為了將植物葉片或花朵的顏色、形狀留在布料上,可將它們依照心中的設計圖擺放好,用塑膠片墊在上面後,用重物均勻的壓,或用小槌子敲打,釋放細胞壁內的天然色素,可保留素材的顏色、形狀、紋理。


而葉拓的過程充滿了驚喜,以扛板歸的葉片為例,起初它會在布料上留下粉紅色、綠色混雜的樣貌,隨著時間過去,轉變成淺棕色。在實際拓印之前,你永遠猜不到成品的樣貌!



生活周遭的葉拓素材——扛板歸
扛板歸葉片剛拓印時,邊緣及葉脈處隱約可見粉紅色、綠色混雜的樣貌。


生活周遭的葉拓素材——扛板歸
隨著時間過去,拓印在衣料上的扛板歸葉片轉變成淺棕色。


隨著人類文明的演進,我們發現了許多植物的利用方式,不論是醫藥、糧食、紡織、建築……,植物推動著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即使是路旁你不曾注意過的野花野草,或許都能找出一些有趣的故事,值得玩味。


植物小知識:植物染
除了直接將素材拓印在布料上的方式,藉由水煮植物葉片、莖皮、果實等部位萃取出天然色素,將布料放置於色素溶液中加熱,這是大眾最常聽聞的植物染作法。除了知名的藍染植物「大青」及「木藍」,生活中也有許多容易取得的天然素材,例如洋蔥皮、檳榔(果實)、菱角殼……,可藉由水煮法萃取色素。在染製布料時,更可利用橡皮筋、曬衣夾、棉繩、筷子等工具,將布料特定位置固定,造成染色不均,形成美麗的花紋。若要減緩褪色,可適量添加媒染劑幫助定色,如食用醋、草木灰……等。植物染既環保又不失有趣,在廚房就可以完成,有興趣的你一定要試試看!




扛板歸
生活周遭的葉拓素材——扛板歸


中文名:扛板歸


別名:三角鹽酸、犁壁刺、蛇不過


科名:蓼科


學名:Polygonum perfoliatum


分佈:原產於中國、日本、印度、馬來西亞、台灣等國家。


特徵:



  • 葉長3~7公分,寬2~5公分,呈三角形、薄紙狀。

  • 葉背生長少許棘刺於脈。

  • 另有近圓形托葉著生於莖節,直徑約1.5~3公分長。

  • 葉柄及莖上長有倒刺,莖有稜角。

  • 總狀花序,卵圓形的苞片內有2~4朵花,呈綠白色。

  • 球形瘦果,膨大的肉質花萼將其包覆,深藍色的花萼容易遭誤認為果實。

  • 花萼多汁可食,具甜味。


  • 生態:分布於全島低海拔地區,成群蔓生於森林邊緣、田野果園的草生地。


    ※本文由自然谷團隊提供,原刊載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官網



    這篇文章 生活周遭的葉拓素材——扛板歸 最早出現於 台灣地球日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