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話名間】從開喜婆婆到手搖王國 茶鄉的焚化爐焦慮
常光顧飲料店的人,一定對四季春不陌生。南投名間鄉坐擁2000多公頃的茶園,生產全台大多數的四季春茶。
台灣「手搖飲王國」之名享譽世界,除了蘊含溫和花果香的四季春,松柏嶺也加工國外進口的紅茶、綠茶原料,整座丘陵供應全台九成飲料茶原料,名間茶產業產值一年估達上百億元。但最近,南投縣政府決定在名間鄉興建焚化爐,讓當地茶產業陷入焦慮。
名間茶將何去何從?堅持做好茶的茶農、茶廠,又怎麼思考他們的未來?

從「開喜婆婆」到手搖茶金商機
頭戴紅巾、一身花衣裳的「開喜婆婆」留在不少台灣人的記憶裡。1990年代興起的瓶裝茶,加上中部發跡的泡沫紅茶店、小茶攤,直至現今全台林立的手搖店,飲料茶只要價格合理、加冰仍有茶味,就符合市場需求。
在這一波轉型中,名間順應趨勢,從早年製作傳統茶行販售的「文市茶」轉向大量批發的「武市茶」,開始使用夏茶、或較粗製的茶葉供應這塊市場。發達的製茶技術、穩定供給的茶菁,名間松柏嶺逐漸壯大為全台最大的飲料茶原料集散地。名間產業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謝明璟估計,名間鄉茶產業「年產值一定是上百億以上」。

連接名間市區與松柏嶺的名松路,沿路往西,就有越來越多的茶園、茶廠、茶行以及濃濃的茶香。茶園綿延至地平線,墨綠色的茶菁平舖在道路兩旁等著日光帶走水分,這是名松路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景象。
松柏嶺的茶好在哪裡?在地茶農芳賢(化名)帶著記者踏入他的紅土茶園。他說,名間所有的茶,幾乎都孕育自弱酸偏中性的土壤,「種出來的茶會比別人甜一點」。
除了土壤,芳賢還給了一個記者想都沒想到的答案:機器採收。或許你以為機器作業是品質粗糙的代名詞,事實上「機採茶」的品質可能更好。
「人說『早時挽茶做袂芳,中晝挽茶叫無工,暗時挽茶無彩工』」(台語:早上採茶香氣不足、中午採茶找不到工人、晚上採茶白費力氣)芳賢自豪的說,他們不在早上採不香的茶,而是用機器在最精準的時刻,採出最好的茶。
芳賢說,中午12點到下午2點採出來的茶最香,「那個很甜的香味,我們叫『二午氣』」。名間茶之所以充滿「二午氣」,就是因為這裡地形平坦,是全台最適合機器採收的茶區之一。每當中午時分,太陽帶走露水,機器就下田,三兩下功夫採出大批茶菁,尚有時間做日光萎凋,「我們好好管理、好好做,根本不輸高山茶。」

不敢掉以輕心的食安風險
南投名間近期被選為焚化爐預定地,讓名間茶產業從飲料茶到傳統茶,陷入共同的焦慮。近幾年加入產銷履歷驗證的芳賢哥也十分憂心。
採訪這天,他按下一旁電源開關,滿園的灑水器霎時劃出弧狀水柱,在陽光下閃閃發亮。「你先拍完我再跟你講。」芳賢賣起關子,拿出手機,熟練的打開氣象署網頁看風向,接著說:「這個地方看過去就是濁水溪,河口就是六輕,後天開始會吹東南風,那邊(六輕)開始燒的時候,污染就順著濁水溪河口飄過來。」
產銷履歷的考驗,從土壤、茶葉、茶湯、茶乾——都要嚴格檢驗各項有害物質。在名間鄉,許多茶農還進一步參與更嚴格的有機茶認證。芳賢擔心,未來加上焚化爐煙囪夾擊,「影響的會是整個名間鄉的茶產業」。
他口中的「影響」指焚化爐燃燒排放後,可能隨風飄來掉在茶葉上的落塵。澆水,或許可以洗去茶葉上的髒東西,但焚化爐24小時燃燒,茶園早上又不能灑水,含有落塵的茶被採收、加工,恐怕仍帶來食安風險。
芳賢提出一個極端的可能性,「茶葉如果驗到戴奧辛,媒體報下去,是整個產業垮掉,這是免嘐潲的。(台語: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他認為,南投縣府必須謹慎選址、或取消焚化爐興建計畫,否則有百年歷史,產值數百億以上的名間茶產業,將被置於風險中,「無彩阮遐濟人佇遮拍拚!」(台語:白白浪費我們那麼多人在這裡努力)

「說要蓋焚化爐的這一刻,就已經開始影響地方產業了」
李老闆祖輩傳下來的進益茶行,就在松柏嶺的信仰中心受天宮旁,主要做進香客、觀光客的生意,賣的就是傳統茶。3月中,適逢幾個進香團的進香期,鞭炮、鑼鼓、嗩吶聲齊響,店內卻門可羅雀。李老闆說,過年時更熱鬧,但也只是他小時候的「十分之一熱鬧」,許多茶行、茶廠都已不在,消費者也不太來名間買茶,「大家對我們這邊的茶,期待本來就不高」他無奈說道。
大茶廠有本錢轉型;小茶廠缺乏人力、資本、機器,只能靠傳統零售茶苦撐,卻又因名間茶「飲料茶」、「中次等茶」的標籤,生意越來越難做。30多年來,老茶人凋零,下一代不接手而關門大吉。在松柏嶺就有上百家茶廠複製著這種模式。

「冠上松柏嶺的茶,感覺好像就很低廉?其實不應該是這樣,是你們沒有喝到好茶。」謝明璟一邊說著,一邊流利的泡好一壺茶,送到記者面前。「很多消費者喝完,會說這個茶很好喝,不相信是松柏嶺的,我告訴他們,不要有『茶區迷思』」。
10年前曾發生四季春茶驗出殘餘農藥超標的「毒茶風暴」,名間茶首當其衝。當時擔任南投縣松嶺鬥茶協會會長的謝明璟,曾北上至立法院澄清超標的是混售的進口茶,但事件對名間茶的污名卻已造成。他說,風波過後,名間茶農、茶廠寧願多花重金檢驗茶安,為的就是重建市場對名間茶的信任。

「說要蓋焚化爐的這一刻,你就已經開始影響地方上的產業了。大家人心惶惶,不信任、不買這邊的茶的時候,那個傷害是非常重的。」謝明璟轉述茶農心聲說,焚化爐已在地方引發焦慮,縣府應更周全思考,焚化爐是否必要?又或者,要不要讓南投成為台灣少數的無焚、宜居城市?否則最終仍將面對茶農的質疑:「蓋了焚化爐,我們不知道茶葉上有什麼,如果有不好的東西,政府要收嗎?」
松柏嶺上的茶農世家,其中一名經營茶園、茶廠也創辦手搖飲品牌的業者,也憂心告訴《環境資訊中心》記者,茶葉市場對於茶安極為敏感,就算焚化爐採用最高標準防治措施,恐怕也難做到零污染,更遑論博得消費者信任。「(茶葉)上面有粉塵,大家就會有疑慮,影響的是整個青茶產業」。
「是誰要審慎選址?」
芳賢的茶園緊鄰興建中的南投地標建物「松嶺之星」,這座瞭望塔預計明(2026)年完工。他日日看著崖邊的高塔,擔心有天會出事——縣府原本打算徵收大半的茶園土地當「松嶺之星」設施用地,後來幸運沒被徵收,現在卻換焚化爐要來,芳賢的生計恐怕再次受到擺布。

萬一焚化爐如期在2030年啟用,到時候會繼續種茶、還是另謀生路?芳賢苦笑著說,沒別的出路,當然只能繼續種,「只能拜拜祈求不要被驗到戴奧辛啊,不然怎麼辦?沒被驗出戴奧辛,那就繼續欺騙消費者,說茶沒問題啊。」
芳賢最後說了一個故事,「那天我在說明會跟南投縣府官員說,有個地方牧場就在焚化爐旁邊,結果乳牛產出來的牛奶,被驗出含有戴奧辛。你知道他們回什麼?他們竟然說,『那個牧場必須慎選場址』。」
他苦笑,「你會覺得很誇張、很荒謬,到底是誰先來的?是誰要審慎選址?」
- 記者: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 南投報導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