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下,兔子! 日本奄美短耳兔生態旅遊的策略與微妙平衡

奄美群島位於沖繩以北,九州縣以南,於2017年被日本環境省列為國家公園。其保育了多樣的生物棲地,像是紅樹林、珊瑚礁及亞熱帶闊葉林,以及許多特有種生物,例如奄美石川蛙、奄美棘鼠及奄美短耳兔等。 此外,奄美群島國家公園遊客中心也極具巧思,可以透過展廳中各種壁畫、各種動物比例立體模型,讓遊客更進一步瞭解國家公園。




等一下,兔子! 日本奄美短耳兔生態旅遊的策略與微妙平衡


奄美短耳兔全貌。攝影:許嘉軒


奄美短耳兔(Pentalagus furnessi),被研究證實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兔子。奄美短耳兔的祖先在過去廣泛分佈於亞洲,但目前僅存於奄美群島中的「德之島」及「奄美大島」。學者認為奄美兔還能存在於德之島及奄美大島的主因為,在這兩個島上並沒有主要的天敵。但自1980年後,奄美短耳兔的數量逐漸下降,主要歸因於過去奄美大島外來種「紅頰獴」的入侵,對奄美兔族群造成了嚴重威脅。而森林開發致奄美短耳兔的棲息地減少,也是造成族群減少的重要原因。


由於其稀有性和受威脅的狀況,奄美短耳兔被日本環境省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經過近20年(1993至2023年)的努力,日本政府投入數十億日圓進行復育計畫,包括外來種清除行動,終於在2023年正式宣佈已成功將奄美大島的紅頰獴「清零」。


作為奄美島的明星物種,「賞兔」在奄美大島的眾多生態旅遊中相當熱門,更可以與沖繩的代表物——山原秧雞相提並論。而這樣的生態旅遊,除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外,也讓當地增加收入,有更多資源保護珍稀的野生動物以及其棲息地。


但過度旅遊也可能會對自然生態造成負面影響,像是缺乏管理造成環境污染,或過度干擾野生動物。為了降低遊客對於奄美短耳兔的影響,日本環境省已對賞兔生態旅遊有了一系列的規範,像是在特定路段需要預約才可以進入、在路段中車速僅可以小於每小時10公里、人與兔的距離需兩公里以上、禁止餵食,以及需注意路上其他動物等。




等一下,兔子! 日本奄美短耳兔生態旅遊的策略與微妙平衡


賞兔生態旅遊的規範。攝影:許嘉軒


賞兔活動通常是在車上進行,但車輛經過時會驚擾兔子,導致牠們躲進草叢,讓後車看到兔子的機率將大幅下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團隊進行了「動物擾動實驗」,也就是以不同的車子與車子間的延遲時間,去探討對於後車兔子目擊率的影響。我們並進行數學模擬,研究不同的行車策略,哪個策略能使後車的兔子目擊機率與前車保持相同的水準。




等一下,兔子! 日本奄美短耳兔生態旅遊的策略與微妙平衡


車輛經過奄美短耳兔跳入草叢中。攝影:許嘉軒


結果顯示,當後車與前車間隔20分鐘時,後車觀賞兔子的機率可恢復至90%。此外,我們模擬了不同的行車策略,發現如果所有車輛按固定的時間延遲出發,則兔子目擊率可達到最佳水準。然而,當一個晚上的車輛數量過多,即便採取固定延遲策略,成功觀賞兔子的機率仍會下降。這表明,過度的車流量將對賞兔活動造成負面影響,讓生態旅遊業者,需要退還未見到兔子的保證金,影響收入。




等一下,兔子! 日本奄美短耳兔生態旅遊的策略與微妙平衡


所有車輛按固定的時間延遲出發,則兔子目擊率可達到最佳水準。攝影:許嘉軒


因此,即使是看似對生態友善的旅遊活動,業者之間仍需共同協商並制定策略,避免「共有財的悲劇」發生。同時,這項研究對奄美賞兔生態旅遊業者提供了實質性建議,幫助提升旅遊品質與生態保護的平衡。這項創新的研究,也於2024年發表於旅遊類別影響因子排名前25%的「亞洲太平洋旅遊研究期刊(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台灣亦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也有許多社區進而發展成生態旅遊活動。但如何規劃能降低人對生物造成的衝擊,需要更多的研究證實,並且與利害關係人共同商討對策並達成共識。如此一來,生物多樣性的資源方能朝向共永續的經營模式。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