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六堆美食的故事 「一做一嚐探味客庄」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將於5月17、18日二日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登場,園區結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展望博物館的未來」,從「一做一嚐探味客庄」概念,帶領遊客從客庄美食認識在地超過50攤的產業文化,兩天博物館日活動規劃了田間饗宴、野餐園遊、美食市集、音樂表演、互動演出及從歷史人文角度分享客庄村史、客家八音團的演奏等,讓遊客沉浸式認識客家文化與知識,從飲食文化認識六堆客庄產業文化的脈絡與奧妙。
開幕活動由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副處長施宗泓、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秘書宋貴龍、屏東縣政府交通旅遊處副處長張瑞裕、客家事務處科長邱善寧、屏東觀光酒廠廠長張國棟、海軍陸戰隊新訓中心上校指揮官江錦文、美和科技大學副校長劉至一、大仁科技大學院長仲崇毅、屏東科技大學所長鄭春發、鍾佳濱立委服務處代表、屏東縣議員李世淦及客庄各鄉區公所、社團代表共同為活動揭開序幕。
當天首先為感謝民間友人協助園區各項事務及捐贈一些農耕文物、書畫等讓中心更多元發揮,因為更多的文物能夠受到妥善的保存及運用,使『生態博物館共作、共伴』概念與精神展現在大家面前。
從博物館日的活動中體驗客家、原住民、新住民三族群美食及市集攤販,用野餐園遊券探究在地客家純米麻糬、鹹湯圓、芋頭粄、原住民排灣族特色點心、小米甜甜圈、新住民越式法國麵包等。當天除了美食體驗外還有手作體驗,結合在地社團推出的DIY體驗等30種體驗,從體驗中認識客家產業與文化。園區還舉辦了「探味田間饗宴」讓民眾從味蕾去認識多元族群的特色料理,結合2024年客家小炒冠軍(前堆麟洛)、客家小三封(冬瓜封、高麗菜封、封肉)、台灣香蕉研究所推出的香蕉薯條、黃槴仔粄冰等,伴隨著田園區的稻浪搖曳的午後時光,享用在地特色美食。
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六堆客庄早期開始以稻作享其盛名,屏東的香蕉產業更為蓬勃發達,隨著多項政策的推動,客庄發展出豐富且多樣的產業。這次博物館日活動不僅僅是邀請在地社團共同參與,更是將客庄產業的歷史脈絡及產業故事融入活動裡,期望將客庄的文化記憶結合在地社團創新發想展現給遊客認識,更加符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展望博物館的未來」,讓客庄的常民文化及在地文物,透過客庄的後生人(年輕人)參與及說出自己庄頭裡的故事,創造在地競爭力,展現客庄多元樣貌,更讓六堆園區成為客家文化推廣的中心,對外擴張發酵,吸引遊客認識六堆客家常民文化,打造專屬於「六堆的生態博物館」。
此外,兩天的博物館日除了從美食探究六堆在地文化外,也邀請右堆美濃「竹頭背客家八音團」、「林作長客家八音團」、「溫福仁客家八音團」、「美濃客家八音團」等進行一連串的示範演奏;另外,邀請洪馨蘭教授演講「敬外祖與客家八音」、吳榮順教授演講「六堆地區的客家八音」。以「博物館帶路」共同探討研究,來加強博物館作為文化和社會重要的支柱角色,邀請村史作者分享從理念、範圍主軸、問題意識、記憶點探討在地「隘寮溪畔麟洛庄:王爺娘的故鄉」、「大武山下桃花源—河壩唇个四溝水」、「開埤作圳人人有份:新埤頭三部曲」、「六堆个客家移民—保力庄福佬客」、「高雄市旗山區中正里圭柚腳(雞油樹下)」、「屏東縣佳冬鄉賴家村(舊名:下埔頭庄)」的故事,讓整個客庄不僅僅是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博物館的知識來源。
- 記者:今傳媒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