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鷺降臨電廠濕地! 星耀打造生態共榮新典範

【互傳媒/記者廖承恩/雲林報導】雲林口湖濕地再現黑面琵鷺身影,星耀能源茂正電廠坐落於此,以創新管理與生態思維打破產業與自然對立,發布生態白皮書,揭示電力設施亦能與萬物共生。歷時多年調查,紀錄顯示棲地鳥種從稀有過客轉為穩定駐留,濕地風貌隨再生能源布局重塑,再現生機與多樣。

星耀能源茂正電廠落腳口湖,兼顧發電效能與生態共榮。 (記者廖承恩翻攝)
星耀能源秉持環境友善理念,委託專業團隊撰擬白皮書,彙整TBN、iNaturalist等資料,涵蓋電廠核心區及周邊五百公尺。團隊整合水文模擬與生態監測,保留27公頃積水區,配置原生植栽營造庇蔭與繁殖條件,使濕地自成一座「水鳥避風港」,為再生能源場域注入新生。
根據2020至2024年調查,案場共觀測到120種鳥類,涵蓋36科,包含黑面琵鷺、紅嘴鷗、小燕鷗、魚鷹等14種保育鳥類,成為候鳥南遷北返的重要中繼站。研究人員透過地貌測繪與水位控制,打造連通水路與棲地網絡,將傳統工業設施轉化為鳥類棲息的「生態資產」。

茂正電廠科學調控水位,濕地生態復甦,候鳥數量大增。(記者廖承恩翻攝)
茂正電廠前身為台糖椬梧農場,過去受颱風重創、海水倒灌,鹽化嚴重導致長期荒廢。星耀能源重新布局土地利用,不僅建置太陽光電,更透過生態手段還地於自然,結合農業部指導資源,啟動長達20年鳥類監測計畫,建立完整生物資料庫,並進行蔬菜試驗栽種,回饋在地社區長青食堂。
電廠不只是發電,更是公共環境的創造者。星耀導入產官學研合作模式,中興大學、田野生態與漢將農業共同參與生態設計,兼顧能源生產與棲地保育,將口湖由邊陲之地重塑為環境永續示範點,翻轉傳統能源印象,展現綠電可以兼顧社會責任與自然價值。

星耀能源打造在地共融電廠,實現自然共存、環境共生。(記者廖承恩翻攝)
星耀能源落實聯合國SDGs多項目標,從「氣候行動」到「保育陸域生態」,從「夥伴關係」到「優質教育」,步步為營,持續拓展綠能與環境共生的可能。《生態白皮書》與完整調查資料將公開上網,邀請社會各界共同見證這場從土地轉型到鳥類回歸的生態逆轉勝。
- 記者:互傳媒/ 記者 廖承恩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