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飛天使屢敗求職 就服員扶一把 終站穩職場

【互傳媒/記者廖承恩/雲林報導】「只要一點耐心與理解,她也能閃閃發光!」患有先天性智能障礙與弱視的雲林青年小均,3年前高中畢業,正逢疫情重創就業市場,與母親走進勞動部斗六就業中心莿桐服務台尋求協助,經推介至國小擔任清潔人員,雖順利上工一年,計畫結束後卻再次陷入求職泥淖。多次面試碰壁後,母女倆重返就服台,再次敲門,這回,改變命運的契機悄然展開。

就服員王亭渝訪視小均,關心實際工作狀況與職場適應情形。 (記者廖承恩翻攝)
面對求職屢戰屢敗的小均,斗六就業中心的就服員沒有急著安排媒合,而是回到「人」的本質。她觀察到小均不愛開口、回應遲疑,全程幾乎靠母親代答,難以釐清其意願與理解能力。於是,她以陪伴取代急促,以傾聽取代制式,慢慢地,用輕鬆的對話化解對談障礙,拉近距離,也拉開了改變的第一步。
經多次模擬面試、實境演練,並啟動「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協助其經濟補貼,小均的信心開始萌芽。考量通勤困難,就服員主動協助報名身心障礙專班機車駕訓,歷經兩次考試,小均終於拿下駕照,成功跨出獨立生活的一大步,也為未來職涯鋪平道路。

主管指導小均回收作業,肯定其進步,協助融入工作環境。(記者廖承恩翻攝)
去年11月,在「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與「僱用獎助措施」的助攻下,小均順利進入源欣興食品莿桐廠,擔任環境清潔人員。令人振奮的是,這回她獨自參與面試,面對主管提問已能簡要作答,無須母親陪同。主管回憶,小均初期雖略顯生澀,但訓練三個月後,已能獨立清潔廠區、主動回報工作進度,儘管偶爾需提醒細節,整體表現已獲一致肯定。
「每個求職者都值得一雙願意等待的眼睛。」斗六就業中心主任劉達源指出,勞動部持續推動多元就業促進措施,協助身心障礙與弱勢族群穩健進入職場。「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補助雇主每月最高28,590元的再適應津貼,並提供30%行政輔導費,最長3個月;「僱用獎助措施」則針對雇用特定對象之企業,每月提供9,000至15,000元獎助,最長可申請12個月,減輕企業人事負擔。

主管於停車場現場教導清潔流程,持續提供職場支持與陪伴。(記者廖承恩翻攝)
小均的故事是一段默默努力、終見陽光的過程。從沈默無語,到獨立應試;從依賴陪同,到穩定上工,她用行動證明——只要有人願意拉她一把,就能穩穩站上職場舞台,活出自信人生。相關就業資源可洽斗六就業中心,電話(05)532-5105。
- 記者:互傳媒/ 記者 廖承恩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