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鎮油槽預計於2029年拆除 亞灣特倉區將華麗轉身
(地產中心/高雄報導)近年來高雄市府積極推動亞灣2.0計畫,包括流行音樂中心、高雄展覽館、港埠旅運中心等指標建設已紛紛啟用,讓南高雄成為結合科技、文化與海洋景觀的新地標。
圖/前鎮河北側油槽拆遷順利,預計今年完成,南側油槽區也預計將於2029年前全數完成拆除。圖為擴建路以南特倉區空拍照。(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
整體亞灣多功能特定區累計已完成或開發中的面積約250公頃,整體開發率超過八成,成效備受肯定。如今,市府將目光轉向尚未全面啟動開發的特倉區,此區油槽遷移預計今年就會完成,目前特倉區部分土地已劃入「多功能經貿園區」,市府規劃將其轉型為以「商貿、觀光發展」為主的用途,並導入水岸綠帶、生活服務設施。同時長期目標為將鄰近的中島加工出口區轉型為「內海新區」,整體構想將帶動前鎮河以北的港區土地全面翻轉,串聯舊港與市區,打造嶄新門戶意象。
油槽拆除倒數 新生路串聯特倉區未來發展熱區
其中,前鎮河南側油槽區的命運尤為關鍵,這片原為石化儲槽用途的工業用地,預計將於2029年前全數完成拆除,未來發展走向眾說紛紜,由於地段關鍵近鄰特倉區主幹道「新生路」,各界普遍認為,具高度增值潛力,這片土地將成為整個港區轉型計畫中的「最後一塊關鍵拼圖」,有望為高雄注入新一波城市價值與國際能見度。
郵輪經濟助攻 觀光商機浮現
高雄港作為台灣南方最大的國際港口,也同步展現吸引人潮的實力。根據高雄港務公司資料顯示,今年全年預計將有高達107艘次國際郵輪停靠高雄,預估今年可帶來超過16萬人次的旅客,較去年倍增。其中有71艘為母港與掛靠航線,顯示高雄不僅是交通節點,更逐步邁向觀光中樞。
港埠旅運中心自啟用以來,已具備接待大型國際郵輪與旅客的能力,搭配特倉區後續轉型,將成為海港城市的前台門面。大量郵輪旅客不僅帶來觀光商機,更帶動住宿、餐飲、商圈發展,讓原本以工業為主的港區轉變為多元經濟的引擎。
特倉區南北與油槽區的未來運用,將成為下一階段高雄城市再生的主戰場。都市更新不是拆建而已,更是重新定義城市如何面對未來、如何與國際接軌,從工業重鎮到智慧港灣、從貨運後勤到國際門面,高雄的變身已悄然展開,而下一個十年的發展重心,最後一哩路,正是從這出發。
更多引新聞報導
女大生封「國寶級正妹」!坦承投身AV只因「這件事」太享受
芳瑜「裸照外流」是詐騙!為安慰閨蜜「自拍奶頭顏色」入了陷阱
- 記者:編輯中心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