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圖推出「共享蒼穹」特展 以古籍開啟跨文化知識對話

國圖推出「共享蒼穹」特展 以古籍開啟跨文化知識對話

【記者 洪美滿/台北 報導】國家圖書館長年致力於古籍典藏、知識保存與人文教育推廣,今年夏天以全新策展視角推出「共享蒼穹:中文古籍與文化交流的世界」特展,自7月18日至8月29日於國圖藝文中心展覽室展出。此次展覽結合珍稀古籍、跨文化研究與沉浸式展場設計,全面呈現漢字書寫系統如何在歷史長河中,成為亞洲知識傳遞與文明對話的重要橋樑。

「共享蒼穹」象徵古人對宇宙秩序的觀照,也比喻中文古籍在千百年間,如星辰般穿梭於各文明之間,凝聚東亞文化共同體。國圖希以此展為平台,透過知識的視野與文化的深度,回應當代社會對歷史、語言與文化遺產的關注,展現圖書館作為知識樞紐與文化策源地的使命與責任。


國圖推出「共享蒼穹」特展 以古籍開啟跨文化知識對話
▲與會貴賓揭開展覽序幕。

本展精選國圖典藏之經典古籍與特藏文獻數十種,涵蓋地理、醫學、文學、宗教等領域,包括《封神真形圖》、《山海經圖》、《東醫寶鑑》、《貢草園集》及《裨海紀遊》等,勾勒出跨越地理疆界的知識脈動與文化融合。五大展區依主題分別呈現書寫技術的演變、漢字在亞洲的擴散、古籍中的國際交流、臺灣的文化記錄,以及國圖典藏的珍稀逸品,觀眾可循此路徑,理解古籍如何承載歷史記憶並開啟知識遷徙的歷程。

除了文本與文物的展示,國圖此次亦精心引入當代展覽美學與數位互動元素,打造沉浸式的文化體驗場域。展覽入口以巨幅《鄭和航海圖》開啟「知識航程」,觀眾將穿越由星象、船舶與書頁構成的空間裝置,象徵從過去出發、航向未來的文化旅程。星象燈箱、水紋光影、透明壓克力書頁結構,以及互動式「啟航區」等設計,使古籍從靜態文獻轉化為動態知識景觀,激發觀眾對傳統閱讀與文化科技結合的想像。

國圖館長王涵青指出,古籍的價值不止於文物,更是文化傳承、教育啟發與多元理解的媒介。中文古籍在歷史中形成一個持續流動的知識網絡,漢字作為東亞共同語言,不僅連結了不同文化,也促進了跨地域的思想流通。透過本次展覽,國圖期盼讓更多民眾理解古籍在全球文化脈絡中的位置,從而深化對自身文化的認識與對他者文化的尊重。


國圖推出「共享蒼穹」特展 以古籍開啟跨文化知識對話
▲國家圖書館王涵青館長致詞。

為促進公共參與和知識平權,展覽現場提供中英雙語導覽,亦設有互動遊戲與親子體驗區,適合各年齡層民眾參觀。每日參觀亦有機會獲得限量紀念品,讓文化體驗延伸至生活日常。

國圖誠摯邀請社會大眾走入「共享蒼穹」,透過古籍重返知識的起點,於浩瀚書海與歷史星空之間,展開一場橫跨千年的文明對話。(照片記者洪美滿翻攝)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