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冰雪與歲月的筆觸 鍾敦浩的俄羅斯畫布記憶

【記者 彭姿穎 /台北 報導】走進畫室,一幅幅筆觸細膩、色彩沉穩的油畫映入眼簾,人物與風景並存,記憶與歷史交織。這些作品來自台灣藝術家鍾敦浩,一位融合東方精神與西方技法的創作者,他以自身獨特的生命經歷,走出一條少有人走、卻極具深度的藝術之路。
生於1972年的鍾敦浩,自小在書畫世家環境中成長,奠定深厚的東方美學基礎。但他並不止步於此。1999年,他在全球藝術界吹起觀念藝術風潮時,選擇逆勢前行,赴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列賓美術學院進修,並成為該校首位取得碩士學位的台灣人。在七年的嚴謹寫實訓練中,他不僅磨練技法,更鍛造出一種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
他的代表作《新移民》,更被聖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博物館永久典藏,成為台灣藝術家在國際藝術殿堂發光的印記。同時,他的畫作也受到國內多家藝術機構與企業青睞,包括國泰世華藝術中心等,足見其藝術實力與文化厚度。
在創作態度上,鍾敦浩堅持親赴現場寫生,不倚賴電子工具,而是用最真實的感官與手感作畫。他相信,每一筆每一色,都應該承載身體感知與情感重量。他筆下的人物常常處於「生活中」:走動、對話、沉思——這些並非擺拍的美學,而是日常的寫實再現,彷彿觀者可從畫中聽見他們的聲音與呼吸。
鍾敦浩對俄羅斯藝術亦有深刻體會。他指出,雖然俄羅斯在西方藝術史中從未處於「中心」,卻憑藉其獨特的文化自覺與實驗精神,成為不可忽視的存在。從列賓的深層人文關懷,到俄國前衛藝術對形式與思想的極限挑戰,俄羅斯始終為全球藝術注入養分。
他不追求明顯的風格,也不刻意打造辨識度,而是讓作品自然生成——回應內心與時代、土地與個人。對他來說,藝術是一種與世界對話的方式,也是回應生活與時代的方式。
今夏,走進鍾敦浩的畫室與記憶,在畫布與筆觸之間,看見他如何用藝術走過冰雪,觸碰情感,並在一幅幅作品中,寫下屬於台灣的藝術風景與俄羅斯的文化回聲。
- 展覽時間:2025 年
第一部曲:7 月 11 日~31 日
第二部曲:8 月 1 日~24 日
(照片:外琨塔Vaikuntha 藝術中心 提供)
- 記者:好報 企劃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