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驗解放軍戰備能力的軍方高層整肅風暴/魯云湘

考驗解放軍戰備能力的軍方高層整肅風暴/魯云湘

魯云湘(國際智庫研究員)

根據 M. Taylor Fravel 於 2025 年 7 月 18 日,發表在《Foreign Affairs》的文章《Is China’s Military Ready for War? What Xi’s Purges Do—and Don’t—Mean for Beijing’s Ambitions》指出,自 2022 年 10 月中共二十大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解放軍高層進行大規模「大清洗」。迄今已有逾 20 名來自陸、海、空、火箭軍的將領被免職,且中央軍委(CMC)六名成員中,更有三人相繼落馬。

這場清洗不僅是為了打擊反貪,也是權力整合手段,但在習主席力圖於 2027 年達成「備戰即戰」目標下,此次人事動盪對解放軍實戰能力的短期影響不容忽視。

首先,貪腐問題或是清洗的最直接誘因。自習主席2012年上任以來,解放軍年度預算已翻倍增長,用於各類武器採購及基建工程。然而,龐大資金流動中滋生嚴重貪污問題。前國防部長李尚福,曾主管武器發展與採購,轄下多位火箭軍高層先後被調查;而苗華掌管的政治工作部更負責軍中人事晉升,令官員透過「裙帶網路」私相授受。此外,部分裝備尚待重新檢測認證,便已曝出彈體空置、地堡門需重修等質量瑕疵,或與貪腐掏空直接相關。

其次,中共對武裝力量絕對領導的政治考量,使習近平無法容忍任何「山頭勢力」。三名被清洗的軍委委員:李尚福、苗華、何衛東,皆與習主席有地緣或派系淵源,卻在不到三年內同遭撤換,突顯高層權力鬥爭。習亦藉此向軍中傳遞強烈信號:唯忠誠、重效能者方能倖存;一旦被視為能威脅中央權力,立刻成為清算對象。

然而,頻繁官員異動,勢必擾亂解放軍原本步入聯合作戰、指揮銜接,及系統互操作性等關鍵改革之路。中央軍委置缺三席,決策效率受阻;中下級官員因懼怕「誤判上級意圖」或「越位決策」而趨於保守,肇致專業訓練與演習時間被政治學習佔用。部隊士氣亦可能因信任斷裂而受損,軍心渙散恐成為未來重大作戰的隱患。

外界常引用『2027年』作為解放軍完成現代化、並對台採取行動的關鍵節點,這不僅強調北京對該年準備作戰的重視,亦是習主席的第三次任期屆滿的年份。然而,西方智庫常引用北京或解放軍高層公開講話,以及中國國防藍皮書的既定目標,從而忽略軍方真正關心的「實戰可用性」評估。例如中華民國國防部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主導的兵棋推演,便以2030年為展開,模擬台灣防衛戰略需求構建情境,但這並不代表解放軍或北京當局,已將對台作戰時程延後至2030年。

畢竟,唯有透過對假想目標的演練,才能達到維持軍隊訓練的目標。這也如同國軍「為訓而戰、為戰而訓」,並將解放軍作為假想敵進行演訓的宗旨。

可中共過去的歷史經驗顯示,其領導層從未將是否「完全備戰」作為動武的先決條件:1950年出兵朝鮮,當時大陸的國力疲敝,但仍執意參戰;1962年對印戰爭,惟大躍進影響未消;1979年對越反擊,文化大革命弊病尚未洗刷。由此可見,只要中共中央將戰爭或武裝衝突視為「必要」,即便軍隊未臻完備,也會毅然出手。

儘管如此,如今的清洗與往昔不同。當前目標並非短暫政治示威,是否藉由對台海地區實施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演練,以達到長期規劃奪取西太平洋地區的制海與制空權,仍需持續觀察探討。若關鍵將領持續被撤換,且核心裝備技術受影響,即便未來欲全盤動員,也難保聯合作戰機制能順暢運作。因此,習主席面臨剷除軍內貪腐與維持戰備的兩難。

目前及日後的中共當局,恐將在清除腐敗與維護軍心之間尋求平衡:一方面加速人事補缺、強化訓練與綜合演習;另一方面保持警惕,以黨紀黨規維繫軍隊絕對忠誠。若能迅速恢復指揮體系穩定並加速新裝備驗證,解放軍或可在2027年前恢復一定戰力水平;至於是否會在準備不足時用兵,則取決於國家安全形勢而定。

總而言之,北京中央對於軍隊清洗,既是鞏固黨對槍桿子的絕對領導,也是清除貪腐、重整戰備的雙重手段;但其短期內對聯合作戰能力與官兵士氣的負面衝擊,正與其2027年「軍事準備即戰」的宏大期許形成張力。未來兩年間,解放軍能否走出清洗陰影,重拾聯合作戰的準備度,將直接影響北京的地緣政治野心,並決定亞太地區安全形勢的演變。(照片翻攝示意圖)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