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草魚香/王光慧

回憶草魚香/王光慧

王光慧

以前,農村的溝塘比較多,隨便找個村都有三、五座池塘,有池塘的地方便會有魚,塘裏的草魚便經常成為我們解饞的美味。

至於池塘裏的魚怎麼來的,我們也不清楚,有的人說草魚的繁殖能力和生命能力都特別強,它們會在河湖中產出很多卵,遇到暴風雨的時候,隨著河水被風卷到空中拋灑下來,遇到有水的地方可以孵化繁殖,沒有水的地方便會進入泥土,存活好多年。我們也不想知道草魚是不是這麼來的,但是我們只知道這草魚好吃。

我們吃到的草魚大都是微山湖裏出產的,個頭不大,一般十幾公分左右,在水中遊起來露出黑黑的脊背,因為它們地頭很大,我們都叫它“草魚頭”。草魚以水中植物為主,吃起來味道清香味美。微山湖出產四孔鯉魚,是魚中的極品,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吃後讚不絕口,但是和草魚比起來,卻顯得肉質發柴,不及草魚肉質細膩和清爽;微山湖的黑魚(烏魚)做湯最好,潔白如乳,營養豐富,卻不及草魚湯味道純淨,鮮香濃郁。因此,雖然看似不起眼的草魚,卻是倍受人們喜歡地魚類。

每次趕集的時候,父親都要買回一大包草魚回來。那些魚都比較新鮮,剛剛從湖裏打來的,帶著湖水的腥味兒,夾雜著幾根新鮮的水草,有的還活蹦亂跳的。有好幾次,我們撿了兩條活著的魚扔進大水缸裏 ,拿出最喜歡吃的饅頭掰成渣兒餵養它們,但是過不了兩天,它們全都翻白了。後來我們才知道,草魚是天然野生的,自由自在地生長在野外的環境裏,我們水缸裏都是死水,沒有它們自由自在的生存空間,自然活不了多久。母親捏著小魚把它的肚子劃開,揪出腸子和內臟,挖出花鰓,再捏緊刀口在清水裏涮了一下,就扔進大瓷碗中,然後撒上點食鹽。過不了多久,我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燒火,母親拿出炒勺倒上豆油,然後在鍋底擺上小魚兒,魚頭朝裏,尾巴朝外,就象一朵美麗的蓮花。隨著鍋裏冒出的油花和發出劈裏啪拉的聲音,裏面就飄出誘人的香味兒來。母親不斷地轉動著鐵鍋,很快就把魚頭煎得金黃發亮,然後再把小魚一條條把翻過身來,大約十幾分鐘的功夫,這一面也煎得金黃酥脆了。我們拿出一張剛下鏊子的新煎餅,卷幾條小魚,大口大口地嚼著,格外的香甜。煎餅裏麥香濃郁,草魚兒魚頭酥脆,肉質新鮮,把魚頭和魚刺也都細細地嚼碎了吞進去,那真是叫開胃。有的時候,魚肚子還有許多魚籽,像小米粒一般,金燦燦的,略微有些發硬,用雞蛋和辣椒炒一下,吃起來香噴噴地,非常的勁道。我們把這種剛剛醃過不久的小魚叫做“臘子鮮”;那些一時間吃不了的鹹魚,可以掛起來做成魚幹,這是一道只有來了客人才捨得拿出來的硬菜,但是往往等不得客來,早已經被我們吃得乾乾淨淨了。這些魚從刀口裏會流出許多血水和粘液,母親笑著說這些都是好東西,是草魚的精華。她抓了一把麵粉放進去,把它們攪拌成半幹半濕的面疙瘩,放進油鍋炒糊了,吃起來又香又脆,充滿草魚的鮮香,我們稱之為“糊鹽”,也是一道難得的下酒菜。

草魚的吃法很多,可以掛上面糊用油炸了吃,外焦裏肉嫩,但是炸起來費油,一般的時候我們捨不得的;草魚可以燉蘿蔔條兒,蘿蔔爽口,草魚酥軟鮮香,入口即化,就連剩下的汁水也被凍成晶瑩剔透、清香爽口的魚凍。最美的吃法還是用草魚燉水餃,草魚湯清香鮮美,豬肉水餃滿口流油,那種鮮香的感覺充斥於舌齒之間,好多日子還能感覺它們的鮮美。草魚湯富有多種營養成分,在民間視為大補,也稱為“發物”,一般在婦女生產過後都要喝上一碗,美美地喝下去,就不愁寶寶沒有奶水吃了。

現在,集市上似乎很少見到那些黑乎乎的野生草魚了。隨著漁類養殖業的發展,大量地使用了飼料和藥品,這使對生長環境依賴嚴重的草魚面臨著絕跡的危險。有人在嘗試著飼養草魚,但是產量很低, 味道也很差,因此純天然的草魚已經是一道可望不可及的美食了。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