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倫會老師帶路,走進台大舟山路暨周邊的時光校園/丁倩

丁倩
陽光溫柔灑落,微風拂過榕樹蒼翠的葉梢,我隨著認識二十多年的葉倫會老師,走入了國立台灣大學的校園。
早上9點,我們準時在公館捷運站2號出口集合。熟悉的葉老師已站在出口處迎接每一位團員,微笑中帶著親切與熱情,一如他多年如一日的風範。葉老師是大台北地區無人不知的公益導覽達人,多年來風雨無阻,足跡遍布台北的大街小巷、古廟公園、學校校園,連不起眼的巷弄轉角、石板路上的青苔,都能說出一段歷史與人情。他說,今天是他帶團的第1811次。
這次的路線,從台大舟山路入口開始,緩緩步行至台大農場、穗花棋盤腳樹、椰林大道、傅鐘……每一個地方都藏著歲月的印記,葉老師的解說也像一條河流,時而溫柔,時而激昂,把我們帶進一座學府的靈魂深處。
走在舟山路上,兩側樹木參天,夏季的陽光透過樹葉斑駁灑落,像時光灑在肩上。途中經過幾棵擁有數百年樹齡的老榕樹,樹根錯落有致,根脈相連,像是一張自然編織的脈絡圖,靜靜地述說著這塊土地曾經走過的風霜歲月。
葉老師特別提到:台大校園裡的排水系統,是日本時代留下的工法,至今仍堅固耐用。與現代制式的排水設計不同,它靜靜地融入地景中,是美學與實用並存的典範。
還有那細節中的文化,如路邊不起眼的孔蓋,每一個圖騰都代表著一段歷史的記憶,承載著城市的演變,也承接著無數學生的腳步與夢想。

▲葉老師娓娓道來台大的歷史與風景,大家聽得入迷,彷彿也走進了那一頁頁動人的時光。
我們也經過台大的農場,看見田間作物與教學設施交錯,是知識與土地結合的最佳實驗場。走過穗花棋盤腳樹下,仰望那如煙火綻放的紫白花朵,聞著淡雅清香,這一切靜謐而深刻。
中午時分,我們在榴公圳源頭畔的草地上休憩,青草芳香撲鼻,清風徐徐,大家望著湖中悠游的魚兒與曬太陽的烏龜,靜靜享受自然的節奏與自由的呼吸。
走進校園核心,我們來到台大的地標之一──椰林大道。高聳筆直的椰子樹排列兩旁,構成一條極具儀式感的綠色走廊,走在其中,彷彿走進時光的軸線,也像走進了許多學生青春記憶裡的場景。這裡不僅是拍攝畢業照的熱門地點,更是校園中最富象徵性的文化象徵。
最後來到傅鐘前。這口鐘不只是台大的象徵,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葉老師娓娓道來:傅鐘一日敲21響,象徵「要我日進一日」,以此勉勵學子不斷自我提升、砥礪前行。鐘聲低沈而有力,彷彿跨越時空,與無數台大人的奮鬥故事共鳴。
今天的參與者男女老少皆有,年齡最大83歲,有人從新竹趕來,也有人從林口專程而至。有夫妻檔,有兄弟會,也有熱心助人的梁先生──他是台大經濟系畢業的才俊,精通多國語言。還有一位特別的來賓──邱老師,一名中學歷史教師,她說她是來還願的。幾年前她參加葉老師的導覽,在校園內一間廟宇誠心祈願兒子考上台大,如今夢想實現,她帶著感恩之心,請全團每人品嚐台大的特色餅乾與冰淇淋。
大家雖今生無緣考上台大,但今天能踏進校園,聆聽葉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也是一種圓夢。這不只是一場導覽,更像是一趟對知識、文化、土地的深情巡禮。我們在台大走了一圈,心卻像飛了一圈,裝滿故事,裝滿感動。
活動結束前,全體學員在百年老榕樹下合影留念,陽光透過枝葉灑落在每張臉龐上,映出一張張滿足與喜悅的笑容,為這趟知性之旅劃下圓滿句點。(照片作者提供)
- 記者: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