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災損恐血本無歸 雲林籲中央儘速救助

【記者 蘇峯毅/雲林 報導】受到丹娜絲颱風與西南氣流交互影響,雲林沿海連日暴雨不斷,造成文蛤養殖業者重大損失,尤其近日文蛤大量死亡現象陸續浮現,引發地方高度關注。雲林縣政府12日邀集中央與地方單位實地勘查災區,確認災情嚴重,並呼籲農業部啟動天然災害救助。

▲雲林沿海養殖文蛤不敵連續暴雨,張麗善縣長爭取中央從速救助 幫漁民度難關。(記者蘇峯毅攝)
縣長張麗善指出,雲林是全國最大的文蛤產地,文蛤養殖面積高達3,464公頃,集中於台西與口湖兩地,此次暴雨導致口湖鄉初步通報災損面積達268公頃,經現場勘查發現部分池區死亡率達五成以上,若延遲性死亡情況擴大,恐將影響更多區域收成。
「文蛤養殖特性使其易受氣候影響導致延遲性災損。」張麗善說,她呼籲農業部能依實際受災情形彈性認定,並加速啟動救助流程,避免漁民因時間拖延陷入更大經濟困境。

▲受丹娜絲颱風及0728西南氣流連續暴雨,雲林沿海養殖文蛤出現延遲性災損大量死亡。(記者蘇峯毅攝)
農業處副處長蔡耿宇補充,目前已由鄉公所進行初步通報,縣府將配合抽樣勘查,若災損程度符合20%以上標準,將儘快向中央建議啟動救助機制,協助漁民儘速復原。
地方也積極因應,口湖鄉長李龍飛承諾全力協助災損彙整與申報,並協助業者盡快完成復養作業。他強調,會與縣府及中央緊密合作,爭取最短時間內完成相關程序。

▲受到丹娜絲颱風與西南氣流交互影響,雲林沿海連日暴雨不斷,造成文蛤養殖業者重大損失,尤其近日文蛤大量死亡現象陸續浮現。(記者蘇峯毅攝)
此外,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副研究員林志訓提醒,受損塭池應在清除死貝後,徹底消毒水體與底泥,確保下一輪養殖安全。也提醒養殖戶務必依規申報災情,以利後續補助作業順利進行。
縣府強調,任何災損應即時通報鄉鎮公所,後續將由縣府與水試所共同確認災損程度並提報中央,爭取及早救助,減輕養殖漁民經濟壓力。
- 記者:蘇 峯毅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