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帶振」不只給魚竿 芥菜種會高雄習藝所點亮弱勢家庭未來

【記者王苡蘋╱高雄報導】在高雄南區一間明亮的小店裡,傳來陣陣咖啡香,穿著圍裙的阿萍正熟練地為客人端上輕食。誰能想到,這位40多歲、曾與血癌奮戰的母親,曾因病痛失去工作能力,家庭陷入困境。如今,她透過基督教芥菜種會的「習藝得著」計畫,在新成立的南區習藝所重新站穩腳步,重拾自信與尊嚴。

▲▼以工「帶振」工作者阿萍分享,在芥菜種會南區習藝所「樂熱心輕食店」工作,改善經濟更重拾自信。

▲習藝所緣起歷史說明(基督教芥菜種會提供)
習藝所南下 助人模式延伸高雄
基督教芥菜種會長期推動習藝所,透過技能培訓與就業媒合,讓弱勢族群不僅習得技藝,更能獲得穩定收入。8月18日,南區習藝所於高雄正式揭牌啟用,象徵這套以工「帶振」的模式,從過往的台南北門一路延伸到南台灣。

▲基督教芥菜種會李肇家執行長,強調習藝所致力協助社區需要者從短期扶助走向長期扶立。
芥菜種會執行長李肇家表示,創辦人孫理蓮女士早年設立習藝培力服務,初衷就是幫助烏腳病患者重返社會。如今,南區習藝所的成立,不僅是服務據點的擴展,更是「扶立」理念的深化。他強調:「芥菜種會唯一的商品是助人。每一道餐點、每一件縫紉作品,背後都是一個家庭努力自立的故事。」

▲▼以工「帶振」工作者娜娜分享,藉由學習縫紉製作,獲得工作機會,彈性工時亦能照顧家庭。
技能×就業 多元平台翻轉人生
走進南區習藝所,可以看到三層樓空間規劃各具巧思。一樓的「樂熱心輕食店」是新住民與熟齡者的實習場域,結合移動式烘焙坊,讓學員學習同時就能獲得實際工時與收入。二樓縫紉工坊則開發設計各式商品,已有6位參與者能藉此每月獲得超過7,000元的補充收入。三樓的社區教室更進一步培力中高齡族群,成立「銀齡導師團」,讓長者以專業和人生經驗回饋社區,實踐跨世代的互助傳承。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蔡宛芬局長(右)、高雄市勞工局訓練就業中心副主任羅永新(中),肯定基督教芥菜種會為脆弱家庭照顧者帶來技能培力及工作機會。
新住民娜娜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她參與清潔服務與縫紉培訓,隨後加入清潔合作社,並開始承接縫紉訂單。對她而言,這裡不只是工作場所,更是心靈依靠。「這裡就像我在台灣的娘家,有人傾聽、有人陪伴。」她語帶哽咽地說。
公私協力 政府肯定模式價值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蔡宛芬局長出席啟用典禮時表示,芥菜種會為南部脆弱家庭與新住民提供實際的培力與支持,讓照顧者穩定、家庭也能跟著穩定,逐步走向自立。勞工局訓練就業中心副主任羅永新與多家企業代表也到場,肯定芥菜種會「以工帶振」的理念,強調這是最有尊嚴、也最可持續的扶助方式。
助人不是給予 而是共創未來
南區習藝所的成立,展現芥菜種會「短期扶助、長期扶立」的核心精神。不同於單純的金錢援助,習藝所強調的是「培力」讓參與者學會一技之長,進而透過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真正翻轉家庭與生活。
現場的學員們臉上洋溢著笑容,每一份輕食、每一件縫紉作品,都象徵著自立的契機。正如李肇家執行長所言:「我們不只是提供幫助,而是陪伴一個家庭找回自信、重建希望。」
芥菜種會也呼籲企業與社會各界加入支持行列,無論是訂購商品、合作場地或技術交流,都是翻轉弱勢家庭的關鍵力量。因為,每一份支持,都可能點亮一個家庭的未來。。如需了解更多,歡迎造訪「基督教芥菜種會」官網或上網搜尋「以工帶振供需平台」,亦可洽詢專線:(02) 7705-9292。(圖╱記者王苡蘋攝)
- 記者:王 苡蘋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