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藝術完美交響 富瑜文教基金會重塑梁祝千年傳奇

科技與藝術完美交響 富瑜文教基金會重塑梁祝千年傳奇

【記者 洪美滿/台北 報導】經典黃梅戲《梁山伯與祝英台》跨越時空,在科技與藝術的交織下,煥發出嶄新的生命力。由富瑜文教基金會主辦的《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交響詩全台首演,於9月10日晚間在高雄衛武營音樂廳盛大登場。結合了傳統戲曲、西方交響樂與創新AI水彩動畫,為觀眾獻上一場前所未有的視聽盛宴。

現場演出,在指揮家張致遠的帶領下,由富瑜樂團詮釋編曲家李翰威耗時一年完成的作品,李翰威將流傳千年的黃梅調旋律,巧妙融入氣勢磅礴的交響樂中,極細膩地保留了黃梅調的樸實精髓,並賦予豐富的層次與厚度,讓這段經典愛情故事在音符中益顯深刻動人。

此次演出的最大亮點,在於首度引入AI生成的水彩動畫,負責AI動畫生成的富瑜視覺總監劉寅生,將這些動畫以非單純的背景投射,與音樂緊密相連成視覺敘事,他讓每個樂章搭配獨特的動態水彩畫面,就是要讓觀眾「看見」音樂的流動。
科技與藝術完美交響 富瑜文教基金會重塑梁祝千年傳奇

指揮張致遠在演出後分享,最困難的挑戰,就是如何在保留黃梅調樸實特性的同時,又能展現交響樂的厚度,還要與AI動畫的節奏完全契合。這不僅是一項技術挑戰,更是藝術上的重大突破。

這場結合多重元素的實驗性演出,深刻打動了現場觀眾,許多觀眾都不禁眼眶泛紅,全情投入於梁祝的悲劇愛情中。最令人動容的,是〈躚躚化蝶〉樂章,當弦樂的泛音與畫面上振翅飛舞的蝴蝶相互輝映,全場觀眾屏息凝視,隨後爆發出長達十分鐘的熱烈掌聲,為這段淒美愛情故事畫下完美的句點。

長笛家暨展演統籌林怡君表示,這次演出設計的巧妙巧思,在於希望觀眾能從被動的聆聽者,轉變為音樂的一部分。她特別提到安可曲〈訪英台〉的互動環節,透過大螢幕歌詞引導觀眾一同哼唱,讓全場輕輕的歌聲與樂團的演奏融為一體,把情感真正傳遞到每位觀眾心中。
科技與藝術完美交響 富瑜文教基金會重塑梁祝千年傳奇

這場演出不僅吸引了年輕世代,更觸動了多數年長觀眾重溫舊夢。一位年逾八十的黃姓老奶奶在演出後激動地表示,她年輕時看了無數次《梁祝》,還能在衛武營聽到熟悉的旋律被重新演繹,又能看到水彩動畫將故事完整呈現,整個人彷彿回到了青春年代。

富瑜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秀霞則強調,當傳統與現代真誠相遇,音樂就能觸動人心、打破邊界。今晚觀眾的熱烈反應證明,這場演出不只是一次音樂教育的推廣,更是文化跨域創新的成功典範。

這場演出票券在演出前十天便已完售,足見高雄市民對文化活動的熱情支持,也再次證明《梁祝》這個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典,在當代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感動人心的力量。《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交響詩的成功,為傳統藝術在數位時代的傳承與創新,開創了充滿希望的新方向,也讓這段千年傳說,在科技與藝術的交織下,繼續傳唱。(照片記者洪美滿翻攝)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