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樹花開秋意濃/鄒強

鄒強
傍晚時分,我沿著社區附近的中山河畔散步。太陽快要下山了,但是天色還沒完全暗下來,餘暉映在河面,風裏卻已經帶著點秋天的涼意。步道邊,稀稀落落點綴在磚縫間的,是幾朵細小的黃花。我停下來,撿起一朵,發現是欒樹的花。
江南的秋天總是來得比較晚。雖然快到中秋,但天氣還是熱。有人說,欒樹是最早感覺到秋天的樹。只有看到欒樹開花,才知道秋天真的來了。都說欒樹花開,一半是夏,一半是秋。待到欒樹花落盡時,最美的秋天也就到了。
河邊的欒樹長得很直,葉子還是綠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樹頂上已經悄悄開滿了小黃花。這些花特別小,一簇一簇擠在一起,遠遠看去,像是給樹梢披了一層淡金色的紗。走近細看,每朵小花都很精緻。四片花瓣微微張開,像一個個小鈴鐺,靠近花心的地方還帶一點淡淡的粉,素淨中透著溫柔。
不知從哪一天起,欒樹的花開始飄落。起初只是零星幾朵,晃悠悠地從枝頭墜下。
緊接著,便是一場盛大的落花之秀。一陣秋風掠過,無數金黃的小花便簌簌落下,紛紛揚揚,沒有絲毫的留戀,像一場不驚擾人心的金色雨。
我一下子被這棵樹吸引,因為它同時開花又結果。枝頭的花還沒落,那邊已經結出了三瓣合抱的小果子。剛長出來的果子是青綠色的,然後慢慢變成粉紅,最後變成通紅,遠遠看就像一串串小燈籠在風裏輕輕搖。就像史鐵生在《我與地壇》裏寫到的:“花落了便結出無數如同三片葉子合抱的小燈籠……成年人也不免撿了一個還要撿一個。”我也忍不住彎腰撿起一個剛落的果子,果皮薄得像紙,裏面包裹著種子,果真如他所說,“精巧得令人愛惜”。
欒樹的果子可以當藥材,《本草綱目》裏說的“欒華”就能清肝明目;另外小孩子喜歡撿來串成鏈子,掛在窗邊當風鈴聽響聲;還有些喜歡花草的人會摘幾枝回家插在瓶裏,讓書桌上多一點秋天的味道。你看它就那麼安靜地美著、奉獻著,還沒等我們明白,整個秋天就已經被它輕輕講完了。
突然刮起一陣大風,比剛才還大,樹梢搖得亂晃,然後花瓣和果子劈裏啪啦往下掉。我打開手機,看了一下天氣預報,說今晚會有狂風暴雨。心裏一驚:完了,明早再過來,這滿地的金黃、樹上的嫣紅,恐怕早就被雨水沖沒了吧?
轉念一想,即便風雨將這一地的絢爛收走,欒樹依然站在那裏。花開花落,果熟果墜,它從不遲疑,也從不停留。哪怕無人記取,它依然在四季輪回中完成自己的答卷;它存在過,燦爛過,在某個人的心裏落下過迴響。這,就足夠了。
夜深了,風越來越大,我轉身往回走。心中卻仍縈繞著那些樹、那些花、那些果。縱有風雨摧殘,枝頭仍會有點點新花。秋光不改,欒樹依舊。
- 記者:好報 編輯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