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市嘉星醫院屋主申請指定古蹟 私有文化資產再加一

【記者 劉芳妃/嘉義市 報導】位於嘉義市吳鳳南路的嘉星醫院及王天星醫生故居,經王天星後代主動提報申請指定古蹟,經嘉義市政府日前召開文資審議會,經審議委員現場勘查及討論後,決議指定為嘉義市市定古蹟。此舉不僅肯定王天星醫生在嘉義近代醫療史上的貢獻,也象徵嘉星醫院建築、文化與社會價值的歷史地位,是保存嘉義市珍貴的城市記憶重要的一頁。
黃敏惠市長得知審議會決議後深感欣慰並表示,此次由王天星醫生後代主動提報,不僅展現了屋主對本地歷史文化的重視,也讓我們的文化資產保存工作更具民間力量的支持。這座建築見證了王醫師在嘉義醫療史上不可磨滅的貢獻,其融合日式與洋式風格的建築,承載了重要的歷史與社會價值,對於嘉義市民而言,無疑是一份珍貴的城市記憶。
黃敏惠市長指出,許多民眾對建築物被指定成古蹟有嚴重錯誤的認知,認為變古蹟後財產會被政府徵收,或者無法自由處分買賣,這完全是錯誤的觀念。政府為了協助民眾保存珍貴的文化資產,只要是私有的古蹟或歷史建築,政府都有最高補助九成的補助經費來修繕和維護,而且可以自由處分財產,受到限制的建築容積還可以移轉,因此最近幾年嘉義市已經有不少屋主主動提報文化資產的案例,例如原城隍廟戲台(林宅)、東門天理教會、黃文醫生故居、原南國運送店等等,顯示市民對文化資產已逐漸有更正確的認識。未來市府會持續秉持「保存×再生」的文化政策,將這些歷史資產發揚光大,並融入城市的現代發展,讓更多人能夠感受與體驗這些歷史的價值。
審議委員表示,嘉星醫院建築本體為二層樓,融合日式與洋式風格,其構造與空間雖部分損毀,後段兩層樓的診療區相關空間已完全倒塌,惟地面尚留有布基礎與柱礎,尚可研判其結構系統與樓梯的位置;王天星醫師故居則為一層樓木造建築,採五開間格局,屋面以五脊四坡作法,西式木屋架,立柱書有漢式對聯,正廳設置佛堂,空間形式、構件作法、材料使用融合中西風格充分表現日治時期漢人生活的多樣風格及作法表現。兩棟建物完整呈現日治時期醫院、住宅同時併存之型態,但有別於街屋型醫院之形式,具日治時期醫院類型學研究之價值,且做工極為細緻,具相當高工藝技術與藝術價值。
為了提供屋主對文化資產保存法的認知,文化局今年初即帶著專家學者多次前往現勘,局長謝育哲亦於3月拜訪屋主,針對後續修繕及再利用與屋主討論。據屋主王三光的提報表描述,「嘉義嘉星醫院及王天星醫生故居」創建於1930年,由王天星醫師創辦,王天星醫師為清代名將王得祿將軍後裔,父親何啟緒則是清朝秀才,家學淵源深厚;王醫師考入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專門學校,並先後於臺灣及日本完成醫學深造,獲得臺灣醫學士、東京醫學士及熱帶醫學士三項學位,回國後創辦嘉星醫院,診療科別涵蓋內科、小兒科、眼科、婦產科、皮膚外科、肛門病科與理學療法科,王醫師更於院內設立研究實驗室,自行研製藥品以造福鄉里,憑藉精湛醫術與仁心仁術,深獲嘉義市民的信任與敬重,嘉星醫院也由此成為嘉義近代醫療的重要象徵。
另外,民眾提報「原興中戲院」歷史建築案,市府於今(114)年4月受理,隨即邀集文資委員進行文化資產價值評估,審查後列冊追蹤。這次市府在法定期限內進行審議,經審議委員多方討論後,決議持續列冊追蹤,並建議後續的再利用應可考慮維持戲院原來的多元娛樂特質,若有修繕工程則以文化資產修復倫理來進行,文化局會邀請文資委員協助規劃設計內容的審查,以兼顧戲院的常民記憶及後續再利用效益。
圖說:嘉義市吳鳳南路的嘉星醫院及王天星醫生故居,經嘉義市政府文資審議委員現場勘查及討論後,決議指定為嘉義市市定古蹟。(照片:記者劉芳妃翻攝)
- 記者:劉 芳妃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