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平非國民黨一廂情願 鄭麗文的務實與無奈/楊雨亭

楊雨亭
鄭麗文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兩岸和平非國民黨一廂情願就可,若無對岸呼應、國際社會支持,無法落實。」這席務實的敘述,跨出了長期以來國民黨的思維窠臼,清醒地指出兩岸和平需要多方面的條件配合。中共近年對於統一已有自己的戰略進程,國民黨在台灣的代表性逐漸降低,由此國共之間的合作難盡其功,猶需考量民進黨與美日等關鍵因素。
檢視國民黨的處境,其問題有三。第一,過去20多年來,兩岸形勢主客易位,主要以民共僵持對峙為主;國民黨雖期待2028重回執政,然國民黨仍需顧及台灣民意與美國因素,未必能突破馬英九執政時期的兩岸格局太多。
第二,在總統大選時,目前國民黨最多只有不到40%的選票支持,若不是民進黨水平太低,又抓了柯文哲羈押1年,民眾黨未必凡事需要藍白合。國民黨黨員平均年齡太高,缺乏新血,若遲遲無法執政,務實的共產黨對於國共平台會否仍寄予厚望?不容樂觀。
第三,許多國民黨員自我感覺良好,缺乏理解現實的危機感,習以鄙視民進黨及笑罵美國為能事,傲慢心態仍待調整。
民進黨多年執政品質粗糙,短期內難以完全改善,若不是靠恐嚇老百姓的「抗中保台」,並無條件取得執政。假若民進黨能像當年康熙那樣,高瞻遠矚及早「漢化」,以優秀文化與制度中國自居,大量起用外省第二代,不搞族群鬥爭,哪裡會有眼下台灣的亂局與兩岸的困境?
近年來,美國國內問題沉重而難聚集民意與財力進行護台戰爭,乃轉移日本為守護第一島鏈的前沿代理人;雖然如此,共產黨統一台灣是時間問題。但共產黨來台,隨著台灣生活方式的內地化,中國近代以來累積最優質的政治制度與經濟環境是否前功盡棄,變成今日的香港?關於此,中共有識之士亦應深刻探討。
不容否認,兩岸政治矛盾無解、協商中斷多年,輔以軍事戰雲密布,台灣多數民意對統一疑慮仍深,致使統一議題迄今仍是大陸單方面的議程。在此僵局下,無論是國共、民共,乃至於藍綠紅的對話,都顯得益發重要。
正如鄭麗文所說「兩岸絕對不能再有戰爭」,因此我們應將兩岸維持現狀視為統一前的過渡時期,進行必要的和平融合交流。不論外在條件如何變動,陸方皆勿躁動反應,避免掉入陷阱,讓兩岸因意外而走向無可挽回的戰局,如此兩岸逐步走向和平統一方可避開種種障礙。(照片資料照)
- 記者:台灣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