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盟看上課時間延後 睡眠增加效果不持久

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國高中上課時間改為10:00到16:00。(圖/NOWNEWS資料照)
[NOWnews今日新聞]
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將國高中時間改為「上午10點到下午4點」,破萬人附議已經成案,教育部承諾將在11月14日前具體回應。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指出,參考國外經驗延後上學時間雖然短期可以增加睡眠時間,但無法維持長期效果,建議可以分區試辦「延後上課但維持課時」等方案觀察。
國教盟肯定改善睡眠、提升學習效率的提案初衷,但也必須提醒:類似倡議早已多次出現,但若只改鐘點、不動課綱與配套,最後不是「延後到六點放學」,就是「壓縮教學、用作業補課」,恐治絲益棼、反而傷害學習品質,並無法達成提升學習效率的初衷。
王瀚陽表示,如果上課總時數不調整,從10點上課勢必順延放學到18點,變成擠壓課後社團、運動與家務時段,也勢必衝擊跨區通勤與需家長接送的學生,增加雙薪、單親家庭的負擔。參考國外經驗指出,延後上課會連動交通、課外活動與照顧安排,必須事先協調並提供配套措施來支持。
王瀚陽說,參考新加坡研究,上課時間從七點半延後至8點15分並且不延後放學做法下,第一個月後,平日多睡約23分鐘、嗜睡下降,但是9個月後僅剩增加約10分鐘睡眠。原因是學生就寢時間也延後,特別是東亞,學業負擔與緊湊時程常侵蝕睡眠,因此政策若不同時治理作業量、補習時段與睡眠教育,成效將被「晚起=晚睡」抵銷。
縮短在校時間將直接造成「趕課」與教學壓力。王瀚陽指出,多數國外案例延後上課,會維持總課時,也就是放學順延,並以適當分流上學放學時段與交通調度來降低衝擊,同時也觀察到師生身心狀態可望改善。
國教盟強調 延後上學可以是健康前進的一步,但務必以課綱、配套與家長需求一併檢討,才是對學生真正負責的改革,並且提出三項建議:
一、啟動全國資料調查,釐清高中生「晚睡主因」與通勤、接送現況,同步確實評估取消早自習等既有措施的成效。
二、分區試辦「延後上課但維持課時」或「彈性到校」方案,公開睡眠、出缺席、學習與心理健康指標。
三、若選擇縮短在校時間,則必須同步檢討課綱學分數、評量方式與教師人力,並設計校內安心看顧與交通配套,照顧到弱勢與需要接送的家庭。
相關新聞
國高中10點上課提案破萬附議 教師:課綱不鬆綁難以落實
提案國高中「10點上課」成了 教育部承諾這日期前給具體回應
破8千人附議!國高中改「10點上課、4點下課」成案了 看法兩極化
- 記者:nownews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