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人喊「愛心太濃稠」!曝災民真正需求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消防弟兄挺進災區救援。(圖/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下午爆發溢流,滾滾洪水直衝光復鄉,街道被厚重泥水覆蓋,宛如世界末日,更造成14人不幸罹難,震驚全台。這幾天除了有國軍進駐救災外,也不乏熱心民眾自願到現場幫忙,更別提捐贈物資更是一車車湧入。然而,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組長楊富民喊話,台灣人的良善常常滿溢到「濃稠」,應該要學習讓善意分階段。
楊富民表示,在糖廠那邊幾乎每分鐘都有一車車的民眾出入,逢人就問物資哪裡捐,捐的物品也不一定是即時所需,真的會造成現場整個動線的困難跟混亂。還有朋友在私訊問現在需要哪些東西?他建議是,如果你已經寄出去的,就寄出去了;如果現在才要準備的,那可以先緩緩,可能上一刻看到要熱食,下一刻就會發現消防、搜救有上千個便當難以消化。
「台灣人的良善常常滿溢到『濃稠』,真的是濃稠,物理性的跟心理性的,就連受災戶,都可以被不同志工問上百次相同的問題。但也因為這樣,我們應該要學習讓善意分階段。」楊富民提到,現在還沒捐贈物資若想要幫忙的,現場需要人手幫助家戶清淤泥(自備工具)是一個選項,但若無法到現場,不妨先等等。
楊富民直言,相信過一陣子後,當地的孩子會需要新的球鞋、新的衣服、新的書包、新的課本;許多家戶的衣服、家當,都被泥水帶走,再沒多久就要入秋、入冬,他們也會需要保暖。最常聽到居民們說的,都是他們家空了,真的物理性的空了。光復鄉內報廢的車輛,他猜少說兩三百台,居民的交通接下來面對的不僅是斷了的馬太鞍大橋,還有他們真的喪失交通能力的事實。
楊富民指出,尤其看到一粒麥子基金會的送餐車,整排停在光復火車站鄰近的停車場沾滿泥沙,他不確定損壞狀況,但是只要想到那些車子是送給許多長輩便當的車輛,就不免感到害怕,災害過後恢復正常的社區功能還需要大量的時間、物力,跟金援,災害當下的救援固然重要,災後的重建也需要大家。同時高雄、台東都有嚴重的災情,加里洞、阿托莫等部落是馬太鞍溪接花蓮溪的溪流彎道,也有嚴重的災情發生。
相關新聞
花蓮堰塞湖慘釀14死!名醫驚曝「藍綠處置差別」:一比嚇一跳
出事前10天才商討?花蓮堰塞湖14死 學者大嘆:太晚找「他」了
一卡車物資送到光復了!網驚見「這1味」秒歪樓:真的很台南
- 記者:nownews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