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浩氣‧翰墨千秋公益展 書畫精品匯展臺中逢甲大學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與會貴賓參與揮毫儀式,八位書畫家書寫展覽主題(圖 /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提供)
「民族浩氣.翰墨千秋——2025兩岸書畫作品公益展」於9月18日上午10時,假臺中市逢甲大學漢字文化中心盛大開幕。展覽將持續展到10月13日止。今年適逢抗戰勝利及臺灣光復80周年,在這個特殊的年度裡辦理兩岸巡展,意義尤其不凡。
開幕式前,在「梅花三弄」古琴聲中悠揚展開,梅花越冷越開花,象徵堅毅不拔的民族精神。逢甲大學漢字文化中心蕭世瓊主任在致詞時表示,兩岸書法家互相交流、學習,觀摩彼此優點,能激盪出不同的想法與思維。蕭世瓊主任更以梅花為喻表示,越是艱困的展覽才能蛻變更為完美。他感謝眾人的眾志成城,完美地成就本次展覽。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張吉明副主席透過視頻送來祝福,他表示這個展覽在為紀念晚清志士丘逢甲先生所創立的逢甲大學展開,很有意義。
逢甲大學漢字文化中心 蕭世瓊主任代表校方致詞(圖/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提供)
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陳春霖創會理事長則提到,深深覺得透過書法展覽與社會推廣活動回顧大時代的情境與人事心境,確實有不同的意義。這次公益展以歷史取材,無論字裡行間或畫面鋪陳,都有助觀眾銘記歷史,迎向未來。揭幕儀式上,主辦單位特邀八位在場貴賓現場揮毫,合力創作、拼出「民族浩氣.翰墨千秋」活動主題,掀起現場一波高潮。
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 陳春霖創會理事長以主辦方身分致詞(圖/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提供)
這場以「民族浩氣‧翰墨千秋」為題的公益書畫展,作品內容精選自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乙未戰役爆發,到1945年八年抗戰勝利、臺灣光復期間的兩岸各界名人名句,透過書畫家的深刻理解與筆墨詮釋,展現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情境與心境。展覽的題材別開生面,創作的精湛耐人尋味,揭示的內容共鳴點則既深且多,令人動容。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張吉明副主席以影片致詞(圖/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提供)
參展藝術家橫跨兩岸三代,書法作品涵蓋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國畫作品則包括人物、山水、花鳥等多元類型。創作內容主要節錄自當年臺灣仕紳抒發家國情懷的詩文、抗戰期間英雄志士激勵人心的言語與詩句;更有藝術家以擅長的筆墨提出對民族浩氣的詮釋,極具閱讀性與觀賞性。
書法是以毛筆書寫方塊形漢字的一門藝術,字形及筆端變化性甚大,不僅可表現出書家的書寫造詣,也能從字裡行間領略不同書家的學問、個性、氣質、歷練、涵養以及書寫狀態等內在之美,是被公認為中華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項目,傳播遠及全球漢文化圈及各國文藝愛好者。2009年,書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直到今天,書法仍持續受到各界歡迎,不斷隨著時代持續演進與發展,魅力不減,生生不息。
開幕式後逢甲大學漢字文化中心 蕭世瓊主任現場導覽,引領學生深入欣賞展品(圖/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提供)
由於國畫與書法同樣使用筆墨,書寫的用筆技巧、觀念等同樣影響國畫的表現樣式,歷來有「書畫同源」的說法,加以國畫的獨特裝裱樣式,可辨識極高,故國畫同樣也被認為是中華文化藝術中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受到全世界的矚目與肯定。本展以固有中華書畫做為創作樣式來表現「民族浩氣‧翰墨千秋」主題,實別具心意,至為貼切。
除靜態展出外,本展特別辦理鋼印體驗、摹寫體驗等豐富活動,以多元的方式,引領學員深入理解歷史及書畫藝術的精神與意義,並體驗傳統文化之美。所有活動採預約報名,免費參加,額滿即止。詳洽(02)2706-0869(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
【展覽資訊】
逢甲大學 漢字文化中心
臺中市西屯區文華路100號(圖書館1樓)
9/17(三)~10/13(一)
週一到週五 09:00-18:00
週六到週日 10:00-17:00(法定假日不開放)
更多新聞推薦
● 中共印「宗教教職人員網絡行為規範」 陸委會籲國人注意赴陸風險提高警覺- 記者: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