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慈辦理VTS引導師培工作坊 藝術融入醫學教育
醫學人文教育在近年來受到國際高度重視,其中「視覺思考策略(Visual Thinking Strategies, VTS)」被公認為最具實證效果的教學法之一,其方式為透過藝術引導學習,提升學生的觀察、推理與溝通能力。4月23日,台北慈濟醫院舉辦「VTS引導師培工作坊」,邀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Margaret S. Chisolm教授授課,協助臨床教師掌握VTS核心技巧,並探討其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包括雙和、奇美等醫學中心臨床人員與清華大學、成功大學的教師均來院參與,認識不同於傳統教學的創新醫學教育。
台北慈濟醫院自2020年起即開始將VTS導入實習醫學生課程,是全台最早實踐藝術融入醫學教育的教學醫院。教學部劉子弘副主任指出,VTS近年來在國際醫學教育社群(如AMEE)獲得相當大的重視,被認為是關鍵的醫學人文教學作法,透過圖像觀察與引導討論,可以增強學員的觀察及臨床推理能力,提升溝通、同理、團隊合作、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等抽象能力,值得全國醫學及醫事職類教師應用。
VTS由認知心理學者Abigail Housen與美術館教育家Philip Yenawine於1991年共同開發,起初用於藝術教育,近年已廣泛應用於醫學教育。VTS引導以三個固定問題為核心,透過25至30分鐘的圖像討論,引導學生深入觀察與表達,問題依序為:「這幅畫中發生了什麼?」「你看到了什麼讓你覺得是這樣?」「我們還看到了什麼?」在醫學教學情境中,這樣的架構可類比臨床診斷過程:第一題對應初步判斷、第二題強調尋找主客觀支持診斷的證據、第三題則引導學習者思考鑑別診斷與其他可能性,進而培養臨床判斷力與系統思維。Margaret S. Chisolm教授表示:「過去十五年來,VTS 已被應用於醫學教育中,幫助學習者培養多項臨床相關的技能與態度,這次課程我將讓參與者能夠親身體驗 VTS 是什麼,以及它與醫學教育與臨床實務的關聯性,從而更深入理解 VTS 引導的核心要素,並培養自身的引導式教學能力。」
工作坊內容規劃為認識VTS、小組實作與技巧檢討、心得交流等三部分。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洪怡珣主任過往未接觸過VTS,但在課程中發現相較以前知識性的教導,更知道如何幫助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下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中立地去聆聽各種不同意見,並給予回饋跟支持。雙和醫院教學部劉劭穎醫師則是對課程中的多元作品的體驗印象深刻,提及未來雖可運用在教學上,但會希望自己更進一步了解授課作品的選品標準,更加認識這個領域。
不同於傳統教育,醫學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深入觀察及反思理解,本次工作坊有不同醫院的醫師、護理及醫事人員參與,藉由VTS的領導,拓展醫學教育者的教學視野,也為未來提升教學品質奠定堅實基礎。
撰文/廖唯晴;攝影/范宇宏
- 記者:TCnews慈善新聞網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