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吹不走的故事 高市圖與舢舨船家話當年


海風吹不走的故事 高市圖與舢舨船家話當年


高雄市立圖書館旗津分館承接高雄市海洋委員會《海洋文化領航計畫》經費補助,於7月15日舉辦口述歷史座談活動,邀請曾經經營客貨舢舨船的林志雄先生,與居民一同回顧旗津海上交通的黃金年代。這場活動不僅喚起在地人對舢舨的深刻記憶,也讓年輕世代認識過去「靠船生活」的文化軌跡。


林志雄先生娓娓道來舢舨船在旗津生活中的角色。他表示,舢舨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旗津人生活的一部分。他回憶童年時期,父親經營雙槳舢舨船,往返於鼓山與旗津之間。他說:「舢舨船是連結父子情感的橋樑,而這濃厚的感情也是從來來往往的擺渡中培養起來的。」


他也分享,國小四、五年級時,父親曾承包中洲漁會工程,需從鼓山搬運水泥、磚塊等建材到中洲魚市場與燈塔一帶。當時尚無過港隧道,交通全仰賴船隻運輸。「那時候舢舨是以載貨為主,載客只是少部分」。


除了家庭回憶,林先生亦談及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他曾擔任高雄市汽船業職業工會理事長,見證政府收購民營舢舨船以統一營運的過程。林先生表示,當初他造一艘船要價約350萬元,最後政府收購價格是286萬元,雖是當時的最高金額,卻也因此中年失業。當年不少船家對補償金額不滿,甚至揚言農曆年間罷駛抗議,以表達訴求。



海風吹不走的故事 高市圖與舢舨船家話當年


藉由林先生的分享,帶領聽眾走入旗津島嶼與大海共生的生活樣貌。他的故事不只是個人經歷,更是整個地方產業、家庭與文化交織的歷史縮影。


而為延續這段集體記憶,旗津分館也將於後續辦理「歷史解說」及「手作小船與明信片製作」活動,邀請大家親手創作,透過體驗與互動,深入認識旗津的海洋文化,讓地方故事得以傳承。


分館主任表示,這場座談不僅呈現了個人記憶與歷史記憶的交會,也讓旗津海洋文化的深層價值再次被喚起與珍視。透過林志雄先生真摯而動人的分享,與會者不僅見證了一段「以船為生」的地方歷史,也更加深刻理解舢舨船如何承載著家庭情感、產業變遷與地方發展,成為旗津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歷史記號與記憶載體。



海風吹不走的故事 高市圖與舢舨船家話當年


撰文、攝影/旗津圖書館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