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重返台灣,父母如何應對?
據世界衛生組織推估,全球每年約5萬5000人死於狂犬病,中國約2000人、印度約2萬人,且30~50%是15歲以下的兒童。由於狂犬病牽涉範圍甚廣,包含:動物醫學、人類醫學、流行病學、防疫與生態學…等,因此,被國家列入法定傳染病當中的第一類。人類遭染狂犬病的動物咬傷,若不及時施打疫苗,約3成會發病,一旦發病,死亡率將近100%!面對此等威力無比、來勢洶洶的育兒大敵,你準備好接受挑戰了嗎?
死灰復燃的強大威脅─狂犬病
相信對於許多6、7、8年級生來說,狂犬病是一種全然陌生的疾病,大多數的人不但沒有親眼見過,也甚少聽人提起過,或許養過寵物的人會知道那是一種疫苗的名稱,但卻如同施打大多數的疫苗一般,只是抱持著一種交差了事的心態,讓寵物挨一針、給醫師蓋個章,絲毫不了解其傳染途徑及可怕程度。
的確,小編本人也是如此!第一次感受到狂犬病所帶來的威脅,不是從歷年國外報告上的死亡人數,也不是從國內爆發的多起鼬獾疫情而來,而是由知名漫畫家劉興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透露的、40年前他親眼目睹鄰居狂犬病發作時的情景所產生。
「鄰居發病時眼睛泛紅且全身不斷抽搐,要求家人把自己綁在樹上,他的口水一直流,掙扎到死為止,樣子很可憐。當時人人自危,出門都帶著鐮刀,簡直像是世界末日降臨一樣。」如此慘絕人寰的景像,我們都希望永遠不要再次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然而,近來隨著一件件動物感染狂犬病的案例被發現,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可怕的疾病又重新在台灣死灰復燃,並可能再次對我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脅,但比起莫名的恐慌、盲目的殺戮,我們更需要的,是對這項傳染病有更深入的認識與更周全的防範。
狂犬病小檔案
致病原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李品慧表示,狂犬病的致病原是狂犬病毒,屬於麗沙病毒的其中一種,麗沙病毒目前至少已發現第一型〜第七型共7個型別,感染麗沙病毒的動物一旦咬人,且在人的身上發病,致死率都是接近100%的。
危險等級
明佳動物醫院獸醫師鄭宇光指出,法定傳染病依照其危險程度共分為第一類〜第五類疾病,第一類是疾病嚴重度及傳染性最高者,而狂犬病就是屬於第一類法定傳染病。
感染途徑
鄭宇光醫師表示,狂犬病的傳染途徑主要是:受感染或發病的動物其唾液中會含有大量的狂犬病毒,若經由咬傷、抓傷、或直接接觸到人或其他動物的傷口、黏膜,病毒就有機會入侵,進而造成感染,甚至導致發病死亡。
李品慧醫師補充,當病毒經由破損的傷口、黏膜進入到人或動物體內時,常會在傷口附近的肌肉裡進一步進行複製,爾後進入週邊神經系統,再慢慢往中樞神經系統移動。當病毒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時,就會出現嚴重的症狀,通常這時候發病大多數都是沒有辦法有效治療,死亡率幾乎是100%的。
Q1:人吃下染病動物或接觸其口水會被傳染嗎?
A:人吃下染病動物,即使未煮熟也不會被感染,因狂犬病毒不耐高溫,也無法經消化道傳染。若染病動物與其他動物共食,可能經由飛沫傳染,但無人與動物間飛沫傳染的報告出現。不過,如果口中有傷口,則狂犬病毒可能由傷口進入人體。
Q2:人類被染病動物抓、咬傷,是否一定會發病?
A:據文獻顯示,被咬傷者約有30%會發病,並非全都會發病。
Q3:狂犬病會人傳人嗎 ?
人類患者的唾液也會有狂犬病毒,理論上也可能透過人傳染給人,但至今無病例報告出現。
潛伏期
李品慧醫師表示,狂犬病的潛伏時間一般來說大約是1〜3個月不等的時間,但也有人發病時間很快,在一個禮拜以內,相對地,也有人經過好幾年才發病(目前最長的是7年)。
這和暴露於病毒的程度有關,如:被咬傷傷口的嚴重程度、咬傷患者的動物其唾液裡的病毒含量多寡、咬傷部位是否特別多、傷口位置是否較靠近中樞神經系統(如:頸部、頭部)…等。
一旦發病,病人一般會在發病後1〜2週內死亡。
發病症狀
˙人類症狀:
李品慧醫師指出,受到狂犬病毒感染後,病人初期可能會有發燒、頭痛、食慾減退及嘔吐…等現象,被咬傷部位周圍的知覺較敏感,傷口部位會覺得刺痛、癢或麻木。假設病毒已進入到中樞神經系統,病人的症狀大致可以分為2類:
1. 狂躁型(約佔2╱3)
大部分患者會表現狂躁的症狀,病人會出現意識障礙,很容易受到燈光、聲音的刺激而出現焦躁不安的反應,少數病人也會發生癲癇的狀況。另外也會出現「恐懼性的痙攣」,如:恐水症(想喝水,卻因容易被嗆到而害怕喝水)。最後患者會進入意識昏迷的情況,其主要致死原因是病毒造成腦炎,破壞掉一些控制身體正常運作的自主神經,包括:呼吸和循環系統…等,造成患者呼吸困難、心肺衰竭而死亡。
一般人可能會誤以為人類感染狂犬病後也會像動物一樣亂咬人,但李品慧醫師澄清,其實主要還是出現一些痙攣的情形,和動物感染不太一樣,比較有可能的狀況是,病人會有一些躁動的情形,以至於別人要幫助他時可能會不小心被弄傷,但目前其實並沒有人類直接傳染給人類的案例發生,民眾不需過於擔心。
2. 麻痺型(約佔1╱3)
患者可能出現恐懼性痙攣、肢體無力感、臉部麻痺,並影響吞嚥和呼吸肌肉,且持續性發燒、肌肉水腫,膀胱功能異常…等症狀。
˙動物症狀:
行為改變、停止吃喝、喜歡獨處、頻尿、不安、畏光、神經質、具攻擊性、無目的的亂叫及亂咬東西、全身痙攣、走路不穩、流口水、害怕喝水,最後會全身麻痺且昏迷。
傳染媒介
鄭宇光醫師指出,狂犬病毒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可以藉由大部分的哺乳類動物傳播出去,溫血、食蟲目或食肉目哺乳動物都會感染,如:人、狗、貓、牛、羊、馬、兔、錢鼠、松鼠、蝙蝠、狐狸、小白鼠、鼬獾、果子狸、棕簑貓、麝香貓…等,是人畜共通的傳染病,且不是藉由單一種動物傳播而已。它不像狂牛症,只要不吃牛就可以預防;也不像H1N1,只要戴口罩就能保護自己。
根據國際間的文獻發現,狂犬病毒雖存在於不少動物之間,但有的動物會保毒,對人的影響較大,但也有些動物不會保毒,對人的威脅性小。狂犬病毒在保毒動物體內會大量增殖、複製,帶著病毒到處跑,因發病率低、死亡率低或發病時間晚,就算被感染也不會馬上發病致死,病毒因而容易擴散,對人的威脅性較大,這些動物包括:蝙蝠、狗、狐狸、浣熊、臭鼬和獾都被歸類為此種保毒動物。
治療
李品慧醫師表示,令人遺憾地,對於狂犬病目前並無任何有效的治療藥物,只能採支持性療法來幫助病人,所以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是100%。
早期對待狂犬病病人是以五花大綁來防止其狂躁及攻擊行為,但現在會採取較人道的作法,透過給予高劑量麻醉、鎮靜…等藥物,並罩住雙眼、降低週遭音量等方式來安撫、減緩病人的不適。
如何抵擋狂犬病的威脅?
既然狂犬病過去在台灣早已絕跡多年,為什麼突然間又來個大爆發?民眾該如何預防染病,並且避免疫情持續擴散呢?
大爆發or存在多時?
狂犬病流行概況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狂犬病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地,約有90多個國家流行此病,而以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區最為嚴重。亞洲國家中以印度、中國大陸及印尼病例數最多。
台灣狂犬病防疫史
1947年〜由上海傳入台灣
1948年〜台大醫院出現首例人類病例
1951年〜發生238例病例,人數最多
1958年〜最後一個人類死亡病例
1959年〜最後一個犬隻死亡病例
1961年〜宣告台灣已撲滅狂犬病
2002年〜一名中國大陸境外移入病例
2012年〜一名中國大陸境外移入病例
2013年5月〜一名菲律賓境外移入病例
爆發主因:走私、棄養
鄭宇光醫師感嘆地說,狂犬病之所以會再次大爆發的原因,推測多半還是因為非法走私動物的緣故,從國外走私進來台灣的動物,業者或民眾發現難以飼養或無法馴服,就把牠們往山區野放,想當然爾,這些動物一旦發病一定是自生自滅、甚或攻擊其他動物,以致引發大規模疫情,「我想這是人為所引起,萬一狂犬病真的再次大爆發,罪魁禍首絕對不是動物,而是人類」。
再次喚醒國內警覺
不過,鄭宇光醫師也認為,狂犬病很有可能已存在台灣多時,但為何中間這段時間未發現野生動物或民眾遭受感染?可能是長期以來病毒一直侷限存在於山區野生動物間,但過去國內對於狂犬病及監測野生動物較不敏感,動物發病死亡沒被特別注意,狂犬病才未被發現。
由此看來,此次疫情曝光也未嘗不是件好事,至少喚醒了我們對狂犬病的警覺性,許多動物也因此得以完善地接種疫苗。
Protect your family!
寵物
1. 定期帶寵物去施打各類預防注射,包括狂犬病疫苗,並注意其健康照顧。
2. 防疫不是一時的事,即便風波過去,也不能鬆懈,應持續每年帶寵物施打疫苗。
3. 盡量別帶寵物去山林野外,以免遭野生動物傳染。
4. 不購買非法走私進口的動物。
5. 棄養寵物只會使疫情更快在我們身邊爆發,請記得只要動物安全,人就安全。
孩子
1. 避免被不熟悉的動物抓、咬傷。
2. 孩子的好奇心旺盛,一般對動物都很感興趣,家長一定要教育孩子,不熟悉的動物(如:公園裡的松鼠)用看的就好,不要太靠近去逗弄、接觸。
3. 在戶外時,隨時在孩子身邊留意其一舉一動,年幼的孩子即便被動物攻擊也無法清楚說明其外觀、種類。
4. 在戶外見到神情恍忽、動作有異狀,甚至完全不怕人的動物(如:野鼠)請盡量遠離。
5. 孩子的個頭小,比成人更容易受到動物攻擊,且對攻擊的防禦能力較弱,受傷時傷口的嚴重程度往往也比較高,萬一受到陌生動物抓、咬傷,一定要盡可能把握時間做好傷口處理並立即就醫,評估是否須接種破傷風類毒素、暴露後狂犬病疫苗或免疫球蛋白。
6. 如果發現野生動物路倒死屍或犬貓出現異狀,不要自行撿拾或處理,最好通報各地動防所人員處理。農委會通報專線:0800-761-590(請留意我救您)
遭受攻擊,緊急處理4口訣
萬一在外遭受陌生動物抓、咬傷,在就醫之前如何做好第一時間的自救動作?李品慧醫師教我們4個口訣:
1. 記
記住攻擊你的動物的特徵,若有旁人在,可請求其協助將動物暫時捕捉起來。
2. 沖
立即以肥皂及清水沖洗傷口長達15分鐘,再以優碘或70%濃度的酒精消毒傷口。因為狂犬病的病毒其實滿脆弱的,在就醫前要把握時間盡量讓傷口的病毒量減到最少。
3. 送
盡速送醫評估是否需施打破傷風類毒素或暴露後狂犬病疫苗、免疫球蛋白…等。
4. 觀
將咬人的動物繫留觀察10天,若10天後這隻動物仍然是很健康沒有發病的狀況,就可以較為安心。
一般人需打疫苗嗎?
李品慧醫師表示,狂犬病疫苗分為「暴露前疫苗」與「暴露後疫苗」。暴露前疫苗共需施打3劑(第0、7、21 or 28天施打),因此必須在暴露於危險前1個月開始施打;而暴露後疫苗則需在遭受攻擊的傷口消毒後盡快施打,需打5劑(第0、3、7、14、28天施打),同樣要在1個月內接種完畢。
誰需要打暴露前疫苗?
.狂犬病高危險族群,如:獸醫、狂犬病相關研究人員、野生動物研究人員及捕狗人員…等工作者。
.需長期滯留國外狂犬病流行地區者,特別是要去偏遠和缺乏醫療設施的鄉村地方,務必於1個月前前往國內旅遊相關門診施打疫苗。
誰需要打暴露後疫苗?(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
.野生哺乳類動物(含錢鼠):立即就醫並接種疫苗;若經檢驗呈陰性,可停止接種疫苗。
.流浪犬貓:立即就醫並接種疫苗;若流浪犬貓觀察10日無症狀,可停止接種疫苗。
.家犬貓:暫不給予疫苗;若家犬貓觀察10日內出現疑似狂犬病症狀,並經動檢機關高度懷疑,則給予疫苗。
●暴露之定義:遭受動物抓咬傷或皮膚傷口、黏膜接觸其唾液等分泌物。
諮詢/明佳動物醫院獸醫師 鄭宇光、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 李品慧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
攝影/桃樂絲童趣攝影
演出/可愛寶寶:胡宸語;人氣奶油貴賓:陳熱狗
鄭宇光
現職:明佳動物醫院獸醫師
學歷:國立中興大學獸醫系畢業
經歷:古亭動物醫院獸醫師
李品慧
現職: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專長︰家庭醫學科
* 資料來源:【BabyLife育兒生活】 2013年09月號。http://www.mababy.com/
死灰復燃的強大威脅─狂犬病
相信對於許多6、7、8年級生來說,狂犬病是一種全然陌生的疾病,大多數的人不但沒有親眼見過,也甚少聽人提起過,或許養過寵物的人會知道那是一種疫苗的名稱,但卻如同施打大多數的疫苗一般,只是抱持著一種交差了事的心態,讓寵物挨一針、給醫師蓋個章,絲毫不了解其傳染途徑及可怕程度。
的確,小編本人也是如此!第一次感受到狂犬病所帶來的威脅,不是從歷年國外報告上的死亡人數,也不是從國內爆發的多起鼬獾疫情而來,而是由知名漫畫家劉興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透露的、40年前他親眼目睹鄰居狂犬病發作時的情景所產生。
「鄰居發病時眼睛泛紅且全身不斷抽搐,要求家人把自己綁在樹上,他的口水一直流,掙扎到死為止,樣子很可憐。當時人人自危,出門都帶著鐮刀,簡直像是世界末日降臨一樣。」如此慘絕人寰的景像,我們都希望永遠不要再次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然而,近來隨著一件件動物感染狂犬病的案例被發現,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可怕的疾病又重新在台灣死灰復燃,並可能再次對我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脅,但比起莫名的恐慌、盲目的殺戮,我們更需要的,是對這項傳染病有更深入的認識與更周全的防範。
狂犬病小檔案
致病原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李品慧表示,狂犬病的致病原是狂犬病毒,屬於麗沙病毒的其中一種,麗沙病毒目前至少已發現第一型〜第七型共7個型別,感染麗沙病毒的動物一旦咬人,且在人的身上發病,致死率都是接近100%的。
危險等級
明佳動物醫院獸醫師鄭宇光指出,法定傳染病依照其危險程度共分為第一類〜第五類疾病,第一類是疾病嚴重度及傳染性最高者,而狂犬病就是屬於第一類法定傳染病。
感染途徑
鄭宇光醫師表示,狂犬病的傳染途徑主要是:受感染或發病的動物其唾液中會含有大量的狂犬病毒,若經由咬傷、抓傷、或直接接觸到人或其他動物的傷口、黏膜,病毒就有機會入侵,進而造成感染,甚至導致發病死亡。
李品慧醫師補充,當病毒經由破損的傷口、黏膜進入到人或動物體內時,常會在傷口附近的肌肉裡進一步進行複製,爾後進入週邊神經系統,再慢慢往中樞神經系統移動。當病毒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時,就會出現嚴重的症狀,通常這時候發病大多數都是沒有辦法有效治療,死亡率幾乎是100%的。
Q1:人吃下染病動物或接觸其口水會被傳染嗎?
A:人吃下染病動物,即使未煮熟也不會被感染,因狂犬病毒不耐高溫,也無法經消化道傳染。若染病動物與其他動物共食,可能經由飛沫傳染,但無人與動物間飛沫傳染的報告出現。不過,如果口中有傷口,則狂犬病毒可能由傷口進入人體。
Q2:人類被染病動物抓、咬傷,是否一定會發病?
A:據文獻顯示,被咬傷者約有30%會發病,並非全都會發病。
Q3:狂犬病會人傳人嗎 ?
人類患者的唾液也會有狂犬病毒,理論上也可能透過人傳染給人,但至今無病例報告出現。
潛伏期
李品慧醫師表示,狂犬病的潛伏時間一般來說大約是1〜3個月不等的時間,但也有人發病時間很快,在一個禮拜以內,相對地,也有人經過好幾年才發病(目前最長的是7年)。
這和暴露於病毒的程度有關,如:被咬傷傷口的嚴重程度、咬傷患者的動物其唾液裡的病毒含量多寡、咬傷部位是否特別多、傷口位置是否較靠近中樞神經系統(如:頸部、頭部)…等。
一旦發病,病人一般會在發病後1〜2週內死亡。
發病症狀
˙人類症狀:
李品慧醫師指出,受到狂犬病毒感染後,病人初期可能會有發燒、頭痛、食慾減退及嘔吐…等現象,被咬傷部位周圍的知覺較敏感,傷口部位會覺得刺痛、癢或麻木。假設病毒已進入到中樞神經系統,病人的症狀大致可以分為2類:
1. 狂躁型(約佔2╱3)
大部分患者會表現狂躁的症狀,病人會出現意識障礙,很容易受到燈光、聲音的刺激而出現焦躁不安的反應,少數病人也會發生癲癇的狀況。另外也會出現「恐懼性的痙攣」,如:恐水症(想喝水,卻因容易被嗆到而害怕喝水)。最後患者會進入意識昏迷的情況,其主要致死原因是病毒造成腦炎,破壞掉一些控制身體正常運作的自主神經,包括:呼吸和循環系統…等,造成患者呼吸困難、心肺衰竭而死亡。
一般人可能會誤以為人類感染狂犬病後也會像動物一樣亂咬人,但李品慧醫師澄清,其實主要還是出現一些痙攣的情形,和動物感染不太一樣,比較有可能的狀況是,病人會有一些躁動的情形,以至於別人要幫助他時可能會不小心被弄傷,但目前其實並沒有人類直接傳染給人類的案例發生,民眾不需過於擔心。
2. 麻痺型(約佔1╱3)
患者可能出現恐懼性痙攣、肢體無力感、臉部麻痺,並影響吞嚥和呼吸肌肉,且持續性發燒、肌肉水腫,膀胱功能異常…等症狀。
˙動物症狀:
行為改變、停止吃喝、喜歡獨處、頻尿、不安、畏光、神經質、具攻擊性、無目的的亂叫及亂咬東西、全身痙攣、走路不穩、流口水、害怕喝水,最後會全身麻痺且昏迷。
傳染媒介
鄭宇光醫師指出,狂犬病毒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可以藉由大部分的哺乳類動物傳播出去,溫血、食蟲目或食肉目哺乳動物都會感染,如:人、狗、貓、牛、羊、馬、兔、錢鼠、松鼠、蝙蝠、狐狸、小白鼠、鼬獾、果子狸、棕簑貓、麝香貓…等,是人畜共通的傳染病,且不是藉由單一種動物傳播而已。它不像狂牛症,只要不吃牛就可以預防;也不像H1N1,只要戴口罩就能保護自己。
根據國際間的文獻發現,狂犬病毒雖存在於不少動物之間,但有的動物會保毒,對人的影響較大,但也有些動物不會保毒,對人的威脅性小。狂犬病毒在保毒動物體內會大量增殖、複製,帶著病毒到處跑,因發病率低、死亡率低或發病時間晚,就算被感染也不會馬上發病致死,病毒因而容易擴散,對人的威脅性較大,這些動物包括:蝙蝠、狗、狐狸、浣熊、臭鼬和獾都被歸類為此種保毒動物。
治療
李品慧醫師表示,令人遺憾地,對於狂犬病目前並無任何有效的治療藥物,只能採支持性療法來幫助病人,所以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是100%。
早期對待狂犬病病人是以五花大綁來防止其狂躁及攻擊行為,但現在會採取較人道的作法,透過給予高劑量麻醉、鎮靜…等藥物,並罩住雙眼、降低週遭音量等方式來安撫、減緩病人的不適。
如何抵擋狂犬病的威脅?
既然狂犬病過去在台灣早已絕跡多年,為什麼突然間又來個大爆發?民眾該如何預防染病,並且避免疫情持續擴散呢?
大爆發or存在多時?
狂犬病流行概況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狂犬病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地,約有90多個國家流行此病,而以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區最為嚴重。亞洲國家中以印度、中國大陸及印尼病例數最多。
台灣狂犬病防疫史
1947年〜由上海傳入台灣
1948年〜台大醫院出現首例人類病例
1951年〜發生238例病例,人數最多
1958年〜最後一個人類死亡病例
1959年〜最後一個犬隻死亡病例
1961年〜宣告台灣已撲滅狂犬病
2002年〜一名中國大陸境外移入病例
2012年〜一名中國大陸境外移入病例
2013年5月〜一名菲律賓境外移入病例
爆發主因:走私、棄養
鄭宇光醫師感嘆地說,狂犬病之所以會再次大爆發的原因,推測多半還是因為非法走私動物的緣故,從國外走私進來台灣的動物,業者或民眾發現難以飼養或無法馴服,就把牠們往山區野放,想當然爾,這些動物一旦發病一定是自生自滅、甚或攻擊其他動物,以致引發大規模疫情,「我想這是人為所引起,萬一狂犬病真的再次大爆發,罪魁禍首絕對不是動物,而是人類」。
再次喚醒國內警覺
不過,鄭宇光醫師也認為,狂犬病很有可能已存在台灣多時,但為何中間這段時間未發現野生動物或民眾遭受感染?可能是長期以來病毒一直侷限存在於山區野生動物間,但過去國內對於狂犬病及監測野生動物較不敏感,動物發病死亡沒被特別注意,狂犬病才未被發現。
由此看來,此次疫情曝光也未嘗不是件好事,至少喚醒了我們對狂犬病的警覺性,許多動物也因此得以完善地接種疫苗。
Protect your family!
寵物
1. 定期帶寵物去施打各類預防注射,包括狂犬病疫苗,並注意其健康照顧。
2. 防疫不是一時的事,即便風波過去,也不能鬆懈,應持續每年帶寵物施打疫苗。
3. 盡量別帶寵物去山林野外,以免遭野生動物傳染。
4. 不購買非法走私進口的動物。
5. 棄養寵物只會使疫情更快在我們身邊爆發,請記得只要動物安全,人就安全。
孩子
1. 避免被不熟悉的動物抓、咬傷。
2. 孩子的好奇心旺盛,一般對動物都很感興趣,家長一定要教育孩子,不熟悉的動物(如:公園裡的松鼠)用看的就好,不要太靠近去逗弄、接觸。
3. 在戶外時,隨時在孩子身邊留意其一舉一動,年幼的孩子即便被動物攻擊也無法清楚說明其外觀、種類。
4. 在戶外見到神情恍忽、動作有異狀,甚至完全不怕人的動物(如:野鼠)請盡量遠離。
5. 孩子的個頭小,比成人更容易受到動物攻擊,且對攻擊的防禦能力較弱,受傷時傷口的嚴重程度往往也比較高,萬一受到陌生動物抓、咬傷,一定要盡可能把握時間做好傷口處理並立即就醫,評估是否須接種破傷風類毒素、暴露後狂犬病疫苗或免疫球蛋白。
6. 如果發現野生動物路倒死屍或犬貓出現異狀,不要自行撿拾或處理,最好通報各地動防所人員處理。農委會通報專線:0800-761-590(請留意我救您)
遭受攻擊,緊急處理4口訣
萬一在外遭受陌生動物抓、咬傷,在就醫之前如何做好第一時間的自救動作?李品慧醫師教我們4個口訣:
1. 記
記住攻擊你的動物的特徵,若有旁人在,可請求其協助將動物暫時捕捉起來。
2. 沖
立即以肥皂及清水沖洗傷口長達15分鐘,再以優碘或70%濃度的酒精消毒傷口。因為狂犬病的病毒其實滿脆弱的,在就醫前要把握時間盡量讓傷口的病毒量減到最少。
3. 送
盡速送醫評估是否需施打破傷風類毒素或暴露後狂犬病疫苗、免疫球蛋白…等。
4. 觀
將咬人的動物繫留觀察10天,若10天後這隻動物仍然是很健康沒有發病的狀況,就可以較為安心。
一般人需打疫苗嗎?
李品慧醫師表示,狂犬病疫苗分為「暴露前疫苗」與「暴露後疫苗」。暴露前疫苗共需施打3劑(第0、7、21 or 28天施打),因此必須在暴露於危險前1個月開始施打;而暴露後疫苗則需在遭受攻擊的傷口消毒後盡快施打,需打5劑(第0、3、7、14、28天施打),同樣要在1個月內接種完畢。
誰需要打暴露前疫苗?
.狂犬病高危險族群,如:獸醫、狂犬病相關研究人員、野生動物研究人員及捕狗人員…等工作者。
.需長期滯留國外狂犬病流行地區者,特別是要去偏遠和缺乏醫療設施的鄉村地方,務必於1個月前前往國內旅遊相關門診施打疫苗。
誰需要打暴露後疫苗?(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
.野生哺乳類動物(含錢鼠):立即就醫並接種疫苗;若經檢驗呈陰性,可停止接種疫苗。
.流浪犬貓:立即就醫並接種疫苗;若流浪犬貓觀察10日無症狀,可停止接種疫苗。
.家犬貓:暫不給予疫苗;若家犬貓觀察10日內出現疑似狂犬病症狀,並經動檢機關高度懷疑,則給予疫苗。
●暴露之定義:遭受動物抓咬傷或皮膚傷口、黏膜接觸其唾液等分泌物。
諮詢/明佳動物醫院獸醫師 鄭宇光、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 李品慧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
攝影/桃樂絲童趣攝影
演出/可愛寶寶:胡宸語;人氣奶油貴賓:陳熱狗
鄭宇光
現職:明佳動物醫院獸醫師
學歷:國立中興大學獸醫系畢業
經歷:古亭動物醫院獸醫師
李品慧
現職: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專長︰家庭醫學科
* 資料來源:【BabyLife育兒生活】 2013年09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