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紀念館展出孫中山摯友何香凝畫作

何香凝為20世紀中國政壇、畫壇的奇女子,她是孫中山的摯友,也是革命先驅廖仲愷的夫人,曾參與辛亥革命創建中華民國,後來也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她同時也是孫中山遺囑的見證人,及蔣、宋婚禮的證婚人,一生充滿傳奇。在孫中山鼓勵她習畫後的一百年,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了「何香凝藝術精品展」,展出其一生繪畫精品。

由台北國父紀念館和深圳何香凝美術館共同主辦的「何香凝藝術精品展」,8月22日在國父紀念館中山畫廊開幕。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畫家劉國松、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兼任教授何懷碩等文化圈人士也到場參與盛會。何香凝美術館館長兼華僑城集團總裁任克雷,在得知莫拉克颱風造成南台灣慘重災情後,於開幕儀式中宣布以集團名義捐出新台幣1,000萬給紅十字總會,幫助災民重建家園。




何香凝(1878~1972),原名諫,又名瑞諫。原籍廣東省南海縣棉村,號棉村居士,又號雙清樓主。她出身於清代富商家庭,與思想開放的廖仲愷結褵之後,東渡日本求學,並加入孫中山在日本籌組的同盟會。在孫中山鼓勵之下,於1909年春進入日本本鄉女子美術學校習畫,同時為革命活動設計文宣標章。當時同盟會經常在她家中舉行集會,這段時間她結識黎仲實、朱執信、蘇曼殊、秋瑾等人,思想大開,曾為文鼓吹婦女解放,呼籲婦女獨立思想及奉獻社會。回國後何香凝繼續組織婦女救援會,並成立農工學校等。她一度旅居巴黎習畫,後因九一八事變束裝返國,投身抗日行列。在這段紛亂的歲月中,她鬻畫維生,也經常辦畫展募款資助抗日。後因左傾立場與蔣介石分歧,在1949年後活躍於中共政壇,在中國被尊為革命先驅。

何香凝為中國近代美術史上第一批留學海外的女性藝術家,她留日時專攻山水、花卉及翎毛、動物畫,明顯受到東洋畫影響,返國後又融通嶺南藝術。不同於一般女性畫家多以工筆花鳥題材為主,她喜畫虎、畫獅、畫山水,花卉則偏愛梅菊,行筆老辣、磊落果斷,在作品中展現獨特的率性與大器。何香凝美術館副館長樂正維指出,何香凝作品展現出一股瀟灑與霸氣,而非普通女性的柔媚嬌弱。其晚年創作以山水為主,大量創作「漁父圖」之類的題材。

提供展品的何香凝美術館,座落於深圳華僑城,1997年正式開館,是中國第一座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國家級美術館,以收藏、陳列、研究何氏及相關美術家的書畫作品為主。本次展覽遴選了何氏不同時期的代表畫作38件及照片10幅,讓觀眾能對何香凝藝術成就有更多瞭解,展期至9月13日止。

【典藏古美術2009年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