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甲美術館「麗山寓廬──張光賓書畫展」

高齡98歲的張光賓,持續創作,持續開畫展!1915年生於四川省達縣,曾師事傅抱石、李可染等前輩大師研習書畫,後入台北故宮書畫處,被譽稱為「元代書畫史活字典」。他於91歲左右突破筆墨線條結構,獨創「焦墨排點皴」畫法,以焦墨乾筆寫點為皴,畫出厚實意境,凝練成個人藝術語彙,並曾獲行政院文化獎、國家文藝獎。

6月2日至7月1日鳳甲美術館展出「麗山寓廬─張光賓書畫展」,開幕式上文化藝術圈人山人海,不分身分年齡性別,只為一睹光老風采。近年,雖然張光賓總自嘲自己已是孔子所言的「賊」,但這「賊」卻是畫壇公認的「寶」,每每在展場觀眾總爭相和他合照以親臨風采,足見光老的好人緣,而光老的新作展覽也總是最令人期待的水墨界盛事之一。此次展出多為近兩年新作,構圖更為靈活多變,其中2012年6米長之窄幅細條立軸〈群峯際天〉,640×32厘米,突破傳統水墨畫之框架,其構圖筆墨如時間瀑流,情感奔放,意境幽遠而寧靜,更是表現出張光賓旺盛且堅毅的生命創作力。張光賓說:「我這個腳,晚上痛得睡不著覺,什麼止痛藥也不止痛,就拿著筆拿著就止痛了,就忘記了。雖然我的體力已經衰退很大,但是我要把握這個時間,一不做這一生就白費了。」光老提起畫筆,止痛忘憂。

張光賓拿起畫筆細心耐心點點為皴,長年陪侍張光賓的書法篆刻家杜三鑫說得好:「一直點一直點,看起來似乎不難,最難的是這會很容易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光老都清清楚楚地知道。」同為藝術創作者,最能了解那筆墨創作的精微之道。當慣性地於局部重複堆疊簇積墨點,以近似機械化的節奏韻律運作,慢慢構成畫面,人很容易迷失,唯有胸中丘壑了然,定心澄靜才可創作,張光賓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像是電腦一樣,把我們看過的風景都儲藏在腦子裡面,然後我們要畫得時候,從我們的內心把它發揮出來,因此畫畫不受框架的限制。」

「麗山寓廬」為張光賓書齋,而傳統文人繪畫的主要觀賞空間是私人寓所,該展企圖重塑古典文士的雅賞空間,設有低調簡約可坐臥之座席,讓觀眾自在地調整感官與肢體,並以扇面櫺窗、書房擺設,使書畫藝術與展示空間緊密結合,進入書齋的氛圍情境,浸淫在一幅幅張光賓的文人書畫中。張光賓下一檔展覽「焦墨排點皴─張光賓書畫VS.台灣新媒體藝術展」,傳統古典和當代新媒體激盪交流,7月7日至8月12日於鳳甲美術館接續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