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和鋼鐵廠變工作室

藝企合作美事又一樁!由東和鋼鐵贊助藝術家駐廠計畫,第一波已隆重結束,這項合作計畫,透過國藝會遴選機制,評選出兩位藝術家駐廠。第一位開跑的藝術家張子隆,四個月的駐廠日子,完成了27件鋼鐵藝術創作,其中三件作品,將捐贈給東和鋼鐵苗栗廠陳列擺設。

企業打開工廠大門讓藝術家進駐,在台灣是極為罕見的。過去,企業家在贊助藝術家時,大多採用捐款方式,藝術家在自己的工作室進行,自行尋找材料,最後再舉辦展覽呈現作品。這次贊助形式與以往截然不同,由東和鋼鐵提供場地、機具、技術人員以及媒材(廢棄生鐵)等資源,參與藝術家創作過程。對勞力密集,注重安全的鋼鐵廠來說,企業能夠開放鋼鐵廠,讓藝術家進入日常工作的場域進行創作絕非易事。這次張子隆的創作地點就選在冷作廠區一隅,且在不影響工廠運作之下,由技術人員從旁協助藝術家完成作品。

這種別開生面的合作方式,企業家直接提供「生產平台」,做為藝術家創作的空間,透過時空、環境的轉換,員工變成藝術家的助手,跨越藩籬與既有限制,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國藝會董事長黃明川就讚嘆:這次駐廠最大的成果就是,東鋼提供無限使用的材料,讓藝術家發揮了豐沛的創作能量,27件作品耗費了41噸的鋼材,平均三天就有一件創作!

這項實驗性質濃厚的計畫,背後的推手為東和鋼鐵執行長侯王淑昭。2002年,也是橘園董事長的侯王淑昭,邀請美國藝術家Tash Taskale來台駐村,礙於材料限制,藝術家僅能創作小型作品,侯王淑昭覺得非常可惜,於是靈機一動,建議把廢棄鋼材善加利用,完成了高達6公尺的鋼鐵作品《許願樹》,目前這件作品陳列在台中20號倉庫戶外。接著的2006年,原本是創作二度平面媒材的畫家江賢二興起了對鋼材創作的興趣,成為首位進駐東鋼廠房的藝術家,江賢二駐廠的那段時間完成了十幾件作品,這些作品也於2007年在台新金控的「平面與空間」個展中展出。

此外這次計畫中,東鋼員工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2002年的因緣際會,讓東鋼員工在參與創作過程中,對藝術產出產生極大的好奇心。這次更有員工積極投入,提供技術協助,為作品切割、焊接、組合,把冷硬的鋼材轉化為有機的創作,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就在一冷一熱間,藝術家與技術人員,激盪出趣味的火花。 目前,第二位駐廠藝術家劉柏村,即將於9月份進駐東鋼苗栗廠。這項計畫持續進行三年,而下一季的活動將於今年11月初收件與遴選,12月底公布入選藝術家名單。國內眾多的企業工廠,或可參考東鋼模式,利用企業不需要的廢棄原料,重新打造出不一樣的藝術品,在講求綠色環保的今日,東鋼模式格外值得關注。

【典藏今藝術2009年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