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的話:長江後浪推前浪

常聽人說:「現在的年輕人,一代不如一代。」真的嗎?恐怕是主觀的印象吧?但反對者可能也提不出對抗的證據。
7月12日出版的《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這篇「Oh! You Pretty Things」終於有較具體的證據。因為篇幅關係,我們只能扼要陳述該刊所引用的數種調查報告的結論:二、三十年來,年輕人不論在喝酒、抽菸、吸毒、性犯罪和染性病、反社會行為,都逐漸下降,而且降很多(每個國家不太一樣,有些甚至降了60%),而且對陌生人變得更友善。
《經濟學人》說,這種現象最大的因素來自社會趨勢的改變所帶給父母親的壓力。現代的父母較晚婚,孩子生得較少,對如何做個好父母看得更認真,他們花更多的心思管教小孩,監督孩子的作業,參加學校懇親會,大量閱讀兒童心理學。
工作難找,學費更貴,孩子更重視受教育的機會,也延長和父母同住的時間。加上遊戲和社交軟體的發達,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在家裏,自然就較少在外遊蕩和胡鬧。
但弔詭的是,年輕人愈受到父母的關注,愈依賴父母,反而更失去企圖心,而且也因為社交網站的流行,彼此更容易比較,造成年輕人更不快樂。
《經濟學人》這篇文章描述的是今日歐美的年輕人,應該也適用於今日的臺灣。我認為今天臺灣的年輕人,絕對比前幾代強很多,而且只會愈來愈強。但,問題是,全球化的速度這麼快,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他們的應變能力和心態足以應付嗎?我只舉一個例子:以前學英文,對多數人來說,離開學校後用到的機會不大。但現在,不論職場、社交、旅遊等等,英文是必備的,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如此。
臺灣今日年輕人,因為太受上一代的溺愛,吃不了苦,又自閉,有太多的牢騷,企圖心和競爭力不足,缺乏Can Do的態度,這是最令人擔憂的。

別人教你賺錢,講義教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