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苦瓜:我心靈的大山大水



余光中的詩魂,永遠牽引人心

在上海時友人傳來一則新聞,通知我景仰的長者余光中老師與世長辭。雖知此為人生必經之路,但對於我們這一代文學界偉人的離去就是那麼不捨。
心底自然響起我們在求學年代,一場場的自辦音樂會演唱著「民歌手」、「鄉愁」、「鄉愁四韻」……等充滿靈性的曲調。不僅是校園生活的永恆回憶,更是伴我們度過青澀年華,走出寂寞走出孤獨,與心中吶喊的歲月。
我想趕快回臺灣,在千百本藏書牆架上找出陪伴我四十五年的老書。我捧著《白玉苦瓜》,不自禁地流下淚水。我不是個感性的人,眼淚從不輕彈,卻因為這本書是從我年輕時候到鬢毛衰的歲月,至今依然珍藏的文學山水。余光中老師為人謙卑的典範,是我學習修養的顯學。老師是一位十足的歷史文學家,簡單幾行詩,就能寫盡一部近代史。寫出求學思親、成家立業,因戰爭被迫離鄉與親情永別的場景。我是臺灣人,由給我姓氏的外省籍養父拉拔長大。小時候常看到父親半夜坐在床頭上暗泣,那是永遠的心頭烙印。養父的哭泣,我在余老師的〈鄉愁〉詩詞裏才明白那眼淚的意義。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當然隨著時代變遷,情境不同了。但每次唱起這首詩想起父親的樣子,依然療癒著我的心。我在余光中老師的詩文故事裏,流著想念父親的淚水。只有偉大的文學家,他的詩魂才能永遠牽引人心。
我所熟悉的長輩走了。當年在國家音樂廳,我負責主持劉其偉的逝世紀念音樂會與座談。很幸運的和余老師相處幾日,並討論座談事宜。人要相處才能相知,原以為舞臺上的名人,總有一股不易親近的氣勢。但第一次見到老師時,我胃疼得厲害。當時並未道出身體的不適,但次日再去接老師的時候,他老人家見面第一句話:「你胃疼好些沒?」我驚訝於老師的察言觀色能力。擁有心如細絲的敏感度,才能成為好的詩人。文學家的心靈肯定常與宇宙萬物對話,才能夠洋溢著人生各種感受。而余光中老師的詩文,永遠引領我們後輩的心靈藏著大山大水的胸襟。
回臺灣後雖然聽見不同的聲音,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公然批判他們所不認識的偉大詩人。我選擇原諒這一群人,因為臺灣的社會風氣沒有提供他們學習的機會,使得一票無知的網友,人云亦云盲從跟進批評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因為能力不足,所導致的結果,我們又何須與沒有能力的人計較呢?唯有再度重現詩詞文學的社會,讓我們的後輩也能在生活貧窮的世局裏,心靈角落還有一處豐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