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力盤點》辜仲瑩唯一出任董事長 手握700億資金 開發資本賣祖產 放下包袱拚轉骨

「中華開發資本將退出第3方基金業務!」開發金控財務長黃碧玲在2021年第3季法說會上,宣布了國內直接投資業務龍頭、總資產超過700億元新台幣的開發資本的業務再次轉型—此舉意味著,開發資本將不再協助如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等外部基金代管投資,未來業務將更聚焦於管理層收購(Management buyout)和私募信貸投資(private credit)。

起因 面臨近12年首次虧損 賣樓自救

《財訊》報導指出,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在開發金眾多事業中,辜仲瑩在解禁後並沒有回到第一線當董事,卻在金控中唯一掛名開發資本董事長,意味著他將重返最擅長的資本市場與交易業務,也凸顯出這家公司的重要性。

根據《財訊》報導,2020年疫情重擊產業與市場,中國產業政策也劇烈調整,開發資本不少在海外與中港的投資部位就慘遭錯殺,如近期爆財務危機的VHQ-KY,開發金強調投資的是子公司北京威馳克,且曝險額度僅1.5億台幣,恐也難見樂觀,開發資本吞下近12年來的首次虧損,稅後淨損10.4億元。辜仲瑩當機立斷,先大幅調整投資部位,趁房市高檔賣掉舊開發大樓等不動產,直接進帳80餘億元,再一次處分開發資本全球市場基金(CDIB GM Limited)所持有的14檔私募股權基金,認虧1543萬美元,約4.3億元新台幣。2021年截至11月底,開發資本本業營收僅29.71億元,但稅後淨利超過95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來到4.68元,創史上最高紀錄。

這令人不禁回想起,2004年的他初掌開發金總經理的起手式。那一年辜仲瑩入主開發金才4個多月,就決議一口氣打銷開發工銀近1200億元的長期投資部位,提列108.7億元的呆帳。

《財訊》分析,開發資本前身為中華開發信託,成立於1959年,由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與世界銀行合作成立,為台灣第一家以「直接投資」與「企業融資」為主要業務的民營信託金融機構,陸續配合政府政策,投資紡織、石化、電子、半導體、電信與生物科技等重大建設與重點產業,隨著台灣經濟起飛,獲得巨大報酬。

困境 直接投資業務收益 很靠景氣吃飯

但手握上千億元部位、投資海內外500多家公司的中華開發,卻因政商關係複雜,接連踩雷,重創中華開發形象與財務,經營由盛轉衰。即便併入大華證券、菁英證券,於2001年組成開發金控,形象已大受打擊,股價低迷,而讓辜仲瑩2004年得以取得經營權,爾後連年獲利就破百億元。…(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