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影響力論壇 解碼最新經濟局勢 辜朝明:量化緊縮快又猛 經濟受衝擊

根據《財訊》報導,受到俄烏戰爭、通貨膨脹、疫情變化的衝擊,《財訊》社長謝金河直言,很多人第一次面對大型戰爭,「今年是有生之年變數最大」。尤其這場戰爭令敏感的台海關係成為焦點,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首先提醒,半年前他訪問華盛頓,多數美國政治人物懷疑台灣對抗中國的決心,這次他回到台灣,覺得氣氛仍和往常一樣,令他有一點擔心。他建議,台灣必須進一步展現防衛主權的決心,讓國際間有信心,以獲得必要的協助。

談到俄烏戰爭的發展,辜朝明表示,很多人沒注意到,俄國內部依然非常支持普丁,這要從歷史講起。前蘇聯在1988年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3777美元,自由民主派的領導人葉爾欽主政的10年中,人均GDP在1999年卻跌到1331美元,民生凋敝。1999年普丁接任總理之後,高壓執政,到2013年人均GDP高達15975美元,成長了12倍,俄羅斯人認為普丁非常厲害。直到2014年接管克里米亞,俄國被經濟制裁後,人均GDP才下降,但人民覺得至少收復了失土,是划算的交易。

台企畫紅線 別與中俄往來

根據《財訊》報導,在俄羅斯入侵之前,烏克蘭的經濟乏善可陳,被視為全球最腐敗的政府之一,許多精英前往歐洲發展,俄羅斯認為進軍烏克蘭會受到人民歡迎,卻遭到堅決抵抗,這是普丁所始料未及。西方國家的態度很關鍵,他們熟悉二戰前德國希特勒的歷史,知道絕對不能和獨裁者打交道,一旦讓步必然養虎為患。

辜朝明指出,過去30年,全球都是以經濟利益為優先考量;但現在是政治風險凌駕於經濟利益之上,這是非常巨大的轉變。俄烏戰爭前,歐洲有4成的能源來自俄羅斯,德國電價是台灣的4倍,現在他們決定不再依靠俄國,以維持民主開放的社會,必須支付更高的能源價格,顯然下了很大的決心。這意味著,假如亞洲國家在經濟上支持俄國,西方國家會投以懷疑的眼光;如果台灣公司賣東西給中、俄,會被認為直接或間接支持俄國,這一點必須非常注意。

《財訊》報導指出,除了地緣政治,通貨膨脹是另一個麻煩。現在美國銀行業有3.6兆美元的過剩資金,聯準會必須實施緊縮貨幣政策,必須盡快升息,此舉將令資產價格下跌,創造負的財富效果,才能收回銀行體系的超額資金。和2017年的貨幣量化緊縮比,2022年的情勢大不相同(見表),未來會面臨到市場大幅波動,必須謹慎以對經濟硬著陸。

油價是造成通膨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分析,各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漲幅,因為基期的關係,下半年將可改善;原油的供需下半年也會改善,但無法下降太多。主要因為各國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令石油企業不願意增產投資所致。…(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