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多樣的供應鏈設計,ZARA、H&M席捲全球都靠它

隨著快時尚興起,成衣業競爭的節奏也從四季變化推向每一天,平均每天生產的款式高達55種,這樣的結構轉變究竟是怎麼做到的?背後其實有個共通點是,它們都透過軟體來監控供應鏈,讓不同供應商之間能相互協調生產,優化整體供應鏈網絡。

一件衣服從設計到完工,牽涉到的細節甚廣,除了最基本的布料外,還有配件、布標、縫線等等,其實不只是成衣,連最基本的布料,在設計師指定的範疇內,都可能有千百種選擇,在生產線上,就必須有千百種生產模式對應。
台灣知名的紡織公司宏遠興業,是Nike、Patagonia、The North Face等國際品牌的布料供應商,其中,光以機能布來說,宏遠一個月就要量產上百種,目前已累積有5千多種布號,而機能布使用領域廣,為了減少存貨,愈來愈朝向少量多樣發展。因為如此,宏遠運用「供應鏈設計」邏輯思考,在設計時就考慮共用原料、共用經紗,同胚布做多元化加工,降低原料的複雜度。

另一方面,為了轉型數位化生產管理,宏遠也和清華大學講座教授簡禎富合作,在後台導入內建大數據分析和優化後的數位決策引擎,讓線上存貨狀況一目了然。

宏遠透過背後的共同數位平台,自動連結各部門資料,像是布料存貨、機台狀況、客戶訂單需求等等,透過系統自動導出最好的方案。簡禎富強調,在數位化管理下,前台各部門的功能還是存在,大數據、人工智慧的解決方案並非要取代前台人力,而是讓人們有更多時間做判斷,擬定策略。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數位時代》281期
https://www.bnext.com.tw/magazines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數位時代》第281期
http://www.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