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豪期盼醫療專機法規跟上潮流
不是所有超級英雄都穿著披風,英雄們可能是穿著醫師袍、護士服、軍警服,或是有著重裝備的消防服,以及每個為社會提供服務協助、付出貢獻的人。
醫學院護理學系出身的捷安國際服務董事長張志豪,從大學就學時期至今所從事的都是跟救援、安全高度相關的工作,之前在華航擔任機師的二十年期間,每一趟飛行更是肩負著數百人的飛行安全。張志豪曾參與過九二一大地震、桃園機場新加坡航空客機空難等大大小小的救援活動,最近一次較重大的災情是台北市林森錢櫃KTV大火,張志豪率隊深入火場救下傷者。
這三十幾年來,台灣各地大大小小不同的災害現場幾乎都看得到張志豪的身影,他說道,只要時間及能力許可,他都會全力以赴,雖然知道每趟任務都有著很高的危險性,甚至自己也曾面臨生死交關的狀況,但每當看到災害發生,又會奮不顧身的參與。
張志豪表示,「別人逃離災害現場的出口是我逆行救人的入口,一個生命被救出,不只是救了一個人,而是可能因此完整了一個家庭,那種感動,很振奮人心。」雖然被救援者可能永遠也不知道是被誰救的,但張志豪說,只要最後是好消息,其他的他一點都不在意。
雖然已經是專業背景出身,但張志豪還是持續充實自己的救護能力,陸續取得EMT緊急救護技術員執照、北市義消菁英隊訓練證書、北市火災搶救訓練班證書等專業,並加入許多相關協會擔任要職,同時也積極擔任義勇消防員,參與救援任務。
病毒感染、意外事故 從不分貧富貴賤
近年來航空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台灣民眾對於海內外旅行都有基本的風險意識,例如在每趟出行前都會購買基礎的旅遊平安險、不便險、意外險等產品,其保障內容大多涵蓋旅遊時的意外、醫療門診與住院費用,以及受氣候等因素影響之航班延誤或行李遺失、損壞等旅遊協助部分,然而其中花費最大的國際轉送費用保障卻往往被大眾忽略。因此張志豪與財團法人旺英衛教基金會執行長黃詩鈞共同創辦捷安國際救援公司,希望透過雙方的專業以及過去累積的救援人脈,強化台灣與國際間跨國專機轉送與國際醫療諮詢的橋樑。
民眾偶爾會在電視或網路上看到,國人在海外受傷經由醫療專機載送回台,或是外國人來台接受手術治療的新聞,張志豪語重心長地說,民眾難免會有,只要事情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都不認為該事件嚴重或需要預做準備的心態。他提醒,病毒、疾病與意外是不分貧富貴賤,每個人都有機會遇到,因此國際醫療救援議題,非常需要大眾的關切。
因應未來國際環境 盼政府速調整相關法規
目前現行法規規定,國內的醫療專機不得前往異地載運患有傳染疾病的病患,得另由國際醫療專機轉送回台,而COVID-19疫情期間,其他意外傷害或緊急危難的醫療專機返台需求,得專案報備申請。張志豪指出,未來疫情趨緩,各國開放邊境後,勢必會發生報復性海外旅遊的盛況,而專家也已指出,未來病毒將不會完全消失,將會以各種形式與我們共存。因此可以預見,海外醫療救援及諮詢都將會有迫切需求,張志豪嚴肅地指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