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合治 緩解新冠症狀
新冠肺炎自五月份擴大以來,已經造成一萬多人確診,五百多人死亡的案例,醫療量能一度緊繃,全國中醫師聯合會副秘書長陳博淵認為,在等待疫苗的同時,中西醫合力治療,有機會緩解症狀,縮短陽性轉陰性的時間,改變目前流行病的曲線。
若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新冠肺炎是一種瘟疫,古今中外都有傳染病或流行病,如黑死病、傷寒,無論動植物皆有可能染上瘟疫,造成健康危害和經濟的損失。
細菌病毒在人類還沒出現就已經存在,之所成為「病」,是因為人體提供它適合生長的環境,好比潮濕的地方容易滋生黴菌,一旦水土氣候、環境條件改變,細菌病毒就會減緩,甚至消滅。
改善體質 遏止病原體肆虐
陳博淵說,中醫看的是體質跟病原體的相對關係,如果身體的環境是病原體要的,就會在體內恣意蔓延,我們無法改變水土氣候,但是可以改變體質來遏止病原體在體內生長。
新冠致死率攀高,有些確診者在患病幾日內死亡,主要是肺部瀰漫性發炎,到處充滿痰,這些痰像果凍的膠狀或黏稠的鼻涕,阻礙肺部氣體交換,身體極度缺氧,瞬間暴斃死亡。
這種黏濕的痰,中醫視為「濕」的表現,至於是寒濕或濕熱,則要看區域或在人體狀況而定,原則上,身體帶「濕氣」,不管是寒濕或濕熱,都是病毒喜歡生長的環境,自然比較容易患病。
陳博淵指出,肥胖、糖尿病、三高都是屬於濕痰的表現,並不是說有三高或肥胖就一定會得新冠肺炎,而是濕痰的體質容易讓病毒在體內恣意坐大,比一般人更容易罹病、由輕症轉為重症。
施打疫苗 第一層衛氣的防禦機制
這些致病的因子,古代稱之為火氣或病邪,有些人遇到病邪會發病,有些人不會,關鍵在於人體的防禦機制強或弱,中醫將防禦機制分為「衛、氣、營、血」四層,衛氣為表、營血為裡,先表後裡,抵禦外侮的病毒、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