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 可以沒量漲了又漲嗎


上月專欄提到「台股四千億以下才是常態,但作空仍太早,台股仍會創高」結論,主要在顛覆市場共識的無量作右肩論點。一個月過後,台股在台積電調漲晶圓代工價、土洋回補晶圓雙雄下,於9/3反彈正式站穩季線,也確立本次反彈的強度。

當然,擔心無量會再殺一波的人大有人在。關於無量會不會一直漲一直漲?我的看法同前:只要美國不快速縮表或升息,則台股實質籌碼的供需是不會惡化的;而當沖限制只是造成名目籌碼高週轉的降低,表現在股市就是量潮退,但不代表人氣退,因為大前提是美國FED鴿或鷹,市場熱錢退不退,才是台股關鍵。

目前Delta病毒肆虐,疫情不因疫苗高施打率而停歇,由9/3美國公布的非農就業新增人數急凍一事來看,美國著實沒有立即縮表的可能,這會讓美股繼續走多。

而台股前波從15159彈到創新高的18034,型態著實不是五波而是三波,且量價背離。這意謂台股未來就是走楔型模式,而楔型若走成a-b-c-x-a-b-c,即便一路量價背離,也是可以創高的,這就是市場的迷思之一。

其二則是近期台幣異常強勁,不排除是中國新一波「共富論」政策下,對岸轉進台灣避險的資金所致。如此一來,台股自然在9/3站上季線後,有再續攻的本錢。

而台股算時間波,十月及明年一月各有一個高轉低的轉折;若配合事件,如圖一所示:本波台股十月創高後會再壓回,一個月反映Q3季報回檔,然後再於十一月續挺走到明年一月,內涵是元月效應及升息前的逃命波,然後開始做出正式大回檔。

接下來的操作策略,圍繞在幾個重大趨勢的交集上:

*晶圓代工全面調漲,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就看誰有轉嫁能力

台積電為挽救毛利率,於日前全面調漲晶圓代工價,當然第一階衝擊仍是IC設計業者。但IC設計業者能否轉嫁成功,取決於終端產品的需求。
目前來看,LCD TV在奧運後需求下滑,面板上所需的驅動IC、控制IC需求也會跟著下滑。相關IC設計業者若面對的TV客戶比重較高者,即有可能不具轉嫁力,投資人應避開,如聯詠、敦泰及天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