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幣振興消費股年底嗨



變化極大的二○二○年終於進入最後一季,縱然疫情依舊嚴峻,然而被悶壞了的身體和心理,都亟需釋放壓力的管道,偽出國能成為風潮,消費亦是其中一種宣洩的管道,這說法似乎文青了點,簡單來說就是滿足永遠都不會滿足的購買慾望,不論是生活必需品或最新的消費電子商品,都在採購清單之內。

報復性消費超展開

中國十一長假、雙十一光棍節、雙十二購物狂歡節,台灣也有中秋節與國慶日連續兩個連假,而後是西方的感恩節、聖誕節與新年,接下來又是中國的農曆新年,百貨公司周年慶也陸續開打,供給端名目眼花撩亂、磨刀霍霍,消費端累積沉澱已久,或許實體店面不如往年方便,但是電商通路卻是百家爭鳴。

各國政府為了抵擋疫情來襲,鎖國封城、疫苗口罩,然而也必須維持經濟發展,除了各國央行紛紛降息甚至負利率以對之外,紓困方案也如同競賽般加碼再加碼。而在台灣,為了彌補觀光客大幅銳減所帶來的經濟損害,除了人人有獎的三倍券,還有藝FUN券、動滋券、農遊券、客家券等一大堆的振興方案。

想消費的心早已無法等待,根據金管會統計數據,七月信用卡簽帳總金額刷出三六二六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較六月增加一二五五億元,除了繳稅之外,三倍券綁定信用卡、防疫新生活與暑假,帶動餐旅通路刷卡金額漸回溫。

此外,電子支付代理收付實質交易金額、收受儲值款項金額,為近三年新高。

在消費性科技新品方面,世界大廠一字排開,不怕你不買、就怕你買不到,跟彰化不二坊的蛋黃酥一樣難買。蘋果新產品陸續在第三、第四季問世,三星也在八月中推出五大新商品,Nvidia已發表GeForce RTX 30系列GPU,價格還較前代低三成,微軟和Sony也相繼推出新世代遊戲機Xbox Series X與PS5。

相較於選購消費性電子產品或是精品,大筆消費對一般消費者而言,似乎還是可能、或許會有產生一絲絲內心的愧疚,但是若是趁著大幅度折扣時,用力採買民生必需品,就算兩者花費金額相去不遠,卻反而能夠感覺到心安理得,善良的天使會在耳邊說,至少能夠保證一定會使用,而且也一定能夠用得到。

實體與電商若運用得當,互補將具加乘效果,Nike最新一季財報顯示,返校買氣與海外需求逐漸回溫下,營收雖仍是較去年同期略減○.六%為一○五.九億美元,淨利十五.二億美元卻年增超過一成,尤其網路銷售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八二%,歐非中東甚至有三位數增幅,App下載量大幅躍增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