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成為網路霸凌的加害者
網際網路的發達、社群網路的流行, 卻也造成了許多網路霸凌的現象。網際網路具有匿名與便利等特性,讓網路霸凌加害者能夠掩飾身分、隨時隨地騷擾被害者,而透過網路所散布的不實訊息,更可能引發網路上不特定多數人幫助參與霸凌。
什麼是網路霸凌?
霸凌已經普遍影響到校園,甚至是成人的社會,而網際網路的普遍運用,也讓霸凌方式有了新的形式。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台灣社區精神復健發展協會理事、職能治療師李元暉指出,網路霸凌起源於現實生活中的紛爭,被害者與加害者習慣使用網路溝通選項,來發展社交關係與解決衝突,加害者經過選擇後進行霸凌,但卻沒有顧慮到行為後果。
網路霸凌是藉由網際網路來進行霸凌,不用傳統的方式霸凌別人,只要隨身攜帶的上網科技產品如手機,就能隨時、隨地,對任何人進行霸凌行為。從犯罪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網路霸凌是潛在的攻擊行為,以網路為媒體在眾人環視之下實施的犯罪,包括偽裝、詐騙、詆毀、排擠,以及騷擾、猥褻、取笑、羞辱、威脅、謠言中傷、誹謗、冒充等為主要形式。
現代人網路霸凌現象
根據國內資料統計,大學生涉入網路霸凌的比例為85.6%,曾經有網路霸凌受害經驗的比例為74.6%,其中以被他人盜用帳號及密碼最多,高達59.2%,而網路霸凌加害的經驗中,以男性多於女性。
進一步分析發現,過去半年內有51.2%的大學生,有過網路霸凌受害的經驗,其中最常見的是騷擾跟猥褻的形式,網路使用時間、網路霸凌受害程度與憂鬱,都達到顯著正相關。另外,高職生發生網路霸凌行為也是普遍存在的,且同儕關係與網路霸凌行為具有顯著相關,較常發生的前三種霸凌情境,依序為對方講話很白目、對方在背後散布謠言、對方做人做事太過機車等。
造成心理創傷,嚴重恐有自殺念頭
李元暉說明,大多數的網路霸凌事件未被揭露的原因,是害怕報復與不想惹麻煩。事實上,網路霸凌知覺被害風險與被害恐懼感呈現正相關,如果認為自己遭遇網路霸凌的可能性越高,網路霸凌被害恐懼感也會越高。
由於網路霸凌對當事人或是旁觀者,可能造成心理創傷,當查覺自身已無法負荷校園霸凌事件的負面效應時,就容易出現失眠、焦慮、時常哭泣等生心理反應。尤其青少年網路霸凌議題逐漸浮上檯面,受害者常出現身心症狀、睡眠障礙、憂鬱、焦慮、低自尊,甚至會產生自殺的意念。
什麼是網路霸凌?
霸凌已經普遍影響到校園,甚至是成人的社會,而網際網路的普遍運用,也讓霸凌方式有了新的形式。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台灣社區精神復健發展協會理事、職能治療師李元暉指出,網路霸凌起源於現實生活中的紛爭,被害者與加害者習慣使用網路溝通選項,來發展社交關係與解決衝突,加害者經過選擇後進行霸凌,但卻沒有顧慮到行為後果。
網路霸凌是藉由網際網路來進行霸凌,不用傳統的方式霸凌別人,只要隨身攜帶的上網科技產品如手機,就能隨時、隨地,對任何人進行霸凌行為。從犯罪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網路霸凌是潛在的攻擊行為,以網路為媒體在眾人環視之下實施的犯罪,包括偽裝、詐騙、詆毀、排擠,以及騷擾、猥褻、取笑、羞辱、威脅、謠言中傷、誹謗、冒充等為主要形式。
現代人網路霸凌現象
根據國內資料統計,大學生涉入網路霸凌的比例為85.6%,曾經有網路霸凌受害經驗的比例為74.6%,其中以被他人盜用帳號及密碼最多,高達59.2%,而網路霸凌加害的經驗中,以男性多於女性。
進一步分析發現,過去半年內有51.2%的大學生,有過網路霸凌受害的經驗,其中最常見的是騷擾跟猥褻的形式,網路使用時間、網路霸凌受害程度與憂鬱,都達到顯著正相關。另外,高職生發生網路霸凌行為也是普遍存在的,且同儕關係與網路霸凌行為具有顯著相關,較常發生的前三種霸凌情境,依序為對方講話很白目、對方在背後散布謠言、對方做人做事太過機車等。
造成心理創傷,嚴重恐有自殺念頭
李元暉說明,大多數的網路霸凌事件未被揭露的原因,是害怕報復與不想惹麻煩。事實上,網路霸凌知覺被害風險與被害恐懼感呈現正相關,如果認為自己遭遇網路霸凌的可能性越高,網路霸凌被害恐懼感也會越高。
由於網路霸凌對當事人或是旁觀者,可能造成心理創傷,當查覺自身已無法負荷校園霸凌事件的負面效應時,就容易出現失眠、焦慮、時常哭泣等生心理反應。尤其青少年網路霸凌議題逐漸浮上檯面,受害者常出現身心症狀、睡眠障礙、憂鬱、焦慮、低自尊,甚至會產生自殺的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