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測,抓出食道蠕動異常逆流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60期
文/吳文傑(員生醫院胃食道逆流中心主任)
有位30歲出頭的女患者來我的門診。她的身型相當清瘦,是那種一看就知道不健康的瘦。當她把健保卡交給我時,手臂細到像只有皮包骨,皮膚也是暗沉、沒有光澤。我心想,這位患者的問題可能很棘手。她告訴我,發生胃食道逆流已經5年多了,起初時好時壞,最近3年症狀突然變本加厲,吃完東西、喝完水沒過多久,就會馬上逆流到喉嚨,她感覺很痛苦,連飯都不太敢吃。即使如此,仍會被口水噎到。
這幾年,她看遍大小醫院、醫師與專家,胃鏡做過4、5次,檢查出來連發炎都沒有。醫師開的藥(號稱最好的胃藥)她都乖乖吃,病情卻一直沒有改善。後來,有醫師覺得她是功能性問題或自律神經失調,要她去身心科找答案。只是身心科看了、藥吃了,逆流還是持續,而且人越來越瘦,於是她來胃食道逆流中心找我,尋求最後的希望。
慎重起見,我隔天就幫她急做了胃鏡,確實賁門口一點發炎現象都沒有,賁門沒有鬆弛,胃也沒事,就像她以前醫師說的結論。但我發現,她的賁門口似乎像打結一樣,關得很緊,就連胃鏡探入都得奮力一推才能通過、推進胃部。此外,食道寬鬆,食道黏膜有點浮腫,上面還卡了一些食物碎屑。觀察至此,我心裡的結論大致底定,不過,還需要進行一個檢查才能確定。
當天,我為她執行了「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這是為了更精確觀察她的食道功能,結果發現在做喝水測試時,她的食道幾乎沒有蠕動,且賁門(下食道括約肌)完全沒有因為有液體通過而放鬆。最後確診為「食道弛緩不全症(achalasia)」第一型。她過去5年的症狀,應該就是「食道弛緩不全症」所引起的,這是一種慢性進展的食道肌力功能性異常的疾病。
後來,她接受了內視鏡手術治療後,症狀改善非常多,人生就此逆轉,再也沒有逆流的症狀了,人也胖了回來了!她回診時時,那種重新拿回人生掌控權的微笑,讓我充滿動力,是我繼續為這樣的患者努力著的動力。
什麼是功能性問題?
不少病人的胃食道逆流反覆在發生,明明已經不喝咖啡、不吃甜食,配合調整生活、規律作息,再加上藥物治療,總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接受「無效宣告」,偏偏胃鏡看起來都沒什麼大問題,甚至心臟和其他器官的檢查都做了,「怎麼還是沒感覺?」這時,就要懷疑是不是消化道的功能性問題了!
臨床門診中,總會有幾個是沒隔多久就看到的熟面孔,這些「忠實顧客」通常都是已經排除器官病變的可能、需要長期藥物治療的功能性異常病人。功能,指的就是器官有沒有「盡忠職守」,任務達成率有沒有到100%。身體像一部機器,一個小齒輪沒轉到位,雖然短時間內不至於影響整體機器的運作,但偶爾就來個小毛病,長期下來難免全身都不對勁。
消化道功能異常,牽一髮而動全身由於工作壓力大、生活步調快、飲食習慣不佳等,消化道功能異常是現代社會很常有的現象,常以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脹氣、腹痛、便秘、拉肚子等表現。消化系統遍布神經,被稱為「第二大腦」,一旦某個環節出錯,影響的不光是消化,還包括食慾、情緒、睡眠等,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文/吳文傑(員生醫院胃食道逆流中心主任)
有位30歲出頭的女患者來我的門診。她的身型相當清瘦,是那種一看就知道不健康的瘦。當她把健保卡交給我時,手臂細到像只有皮包骨,皮膚也是暗沉、沒有光澤。我心想,這位患者的問題可能很棘手。她告訴我,發生胃食道逆流已經5年多了,起初時好時壞,最近3年症狀突然變本加厲,吃完東西、喝完水沒過多久,就會馬上逆流到喉嚨,她感覺很痛苦,連飯都不太敢吃。即使如此,仍會被口水噎到。
這幾年,她看遍大小醫院、醫師與專家,胃鏡做過4、5次,檢查出來連發炎都沒有。醫師開的藥(號稱最好的胃藥)她都乖乖吃,病情卻一直沒有改善。後來,有醫師覺得她是功能性問題或自律神經失調,要她去身心科找答案。只是身心科看了、藥吃了,逆流還是持續,而且人越來越瘦,於是她來胃食道逆流中心找我,尋求最後的希望。
慎重起見,我隔天就幫她急做了胃鏡,確實賁門口一點發炎現象都沒有,賁門沒有鬆弛,胃也沒事,就像她以前醫師說的結論。但我發現,她的賁門口似乎像打結一樣,關得很緊,就連胃鏡探入都得奮力一推才能通過、推進胃部。此外,食道寬鬆,食道黏膜有點浮腫,上面還卡了一些食物碎屑。觀察至此,我心裡的結論大致底定,不過,還需要進行一個檢查才能確定。
當天,我為她執行了「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這是為了更精確觀察她的食道功能,結果發現在做喝水測試時,她的食道幾乎沒有蠕動,且賁門(下食道括約肌)完全沒有因為有液體通過而放鬆。最後確診為「食道弛緩不全症(achalasia)」第一型。她過去5年的症狀,應該就是「食道弛緩不全症」所引起的,這是一種慢性進展的食道肌力功能性異常的疾病。
後來,她接受了內視鏡手術治療後,症狀改善非常多,人生就此逆轉,再也沒有逆流的症狀了,人也胖了回來了!她回診時時,那種重新拿回人生掌控權的微笑,讓我充滿動力,是我繼續為這樣的患者努力著的動力。
什麼是功能性問題?
不少病人的胃食道逆流反覆在發生,明明已經不喝咖啡、不吃甜食,配合調整生活、規律作息,再加上藥物治療,總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接受「無效宣告」,偏偏胃鏡看起來都沒什麼大問題,甚至心臟和其他器官的檢查都做了,「怎麼還是沒感覺?」這時,就要懷疑是不是消化道的功能性問題了!
臨床門診中,總會有幾個是沒隔多久就看到的熟面孔,這些「忠實顧客」通常都是已經排除器官病變的可能、需要長期藥物治療的功能性異常病人。功能,指的就是器官有沒有「盡忠職守」,任務達成率有沒有到100%。身體像一部機器,一個小齒輪沒轉到位,雖然短時間內不至於影響整體機器的運作,但偶爾就來個小毛病,長期下來難免全身都不對勁。
消化道功能異常,牽一髮而動全身由於工作壓力大、生活步調快、飲食習慣不佳等,消化道功能異常是現代社會很常有的現象,常以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脹氣、腹痛、便秘、拉肚子等表現。消化系統遍布神經,被稱為「第二大腦」,一旦某個環節出錯,影響的不光是消化,還包括食慾、情緒、睡眠等,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