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潘文忠談新課綱:父母適度陪伴、放手,讓孩子看到自己

在台大校長事件的風風雨雨中,教育部推動新課綱工作緊鑼密鼓進行著,國教系統出身、深諳新課綱運作的潘文忠部長,沉潛九個月後,最後受到高層延攬回任,繼續領軍千絲萬縷的推動作業。

目前時間更逼近新課綱正式導入校園,潘文忠幾乎是7-Eleven 的狀態,坐鎮指揮大大小小的工作會議。這次教育新方案,是個與世界同步、複雜龐大的新運作,魔鬼都在細節裡,每個動作都要做到精確。

操盤108課綱,潘文忠具備浸潤國教的厚實底子:做過國小老師、經過縣市及中央教育局處官員長期歷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教育現場持續高度關注。

4月視察南投縣爽文國中教學,不只是看看、說些鼓勵的話就走人,潘文忠為了搞清楚「MAPS教學」三層次提問如何執行,還花時間、放下部長身段當學生,聽爽文國中老師王政忠上國文科的課。那天那堂課是談「座右銘」,潘文忠跟著學生被分組、參與小組討論,幾個國中生跟部長「同一組」,彼此都覺得很刺激。

《未來Family》2019年5月號,是新課綱專題的第四輯,從「學生素養如何養成」切入,特地邀訪潘部長為家長解讀新課綱精神,向來低調的他,百忙中撥冗受訪。要加大新課綱的成效,從校長、老師、學生到家長,每個環節都重要,每個環節都要仔細溝通。以下是專訪的精華:

培養孩子自發、互動、共好的人生態度

Q:108課綱與世界同步、大方向是一致的。但台灣的新課綱,改革方向是否有針對台灣現況、問題量身訂做?希望改變哪些系統性的現象?

A:108課綱的準備工作其實歷時將近10年,更完整、有系統的將12年國教的課程,做很好的規劃。108課綱非常重要的是強調「多元、適性」,特別是用核心素養,達成比較全人教育的課程設計;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夠成為「自主行動、更能溝通協調,以及參與社會」的終身學習者。因此在整個設計當中,會留更多自主的空間給學生選修,鼓勵學生動手做,做更多主題的探索,另外也能有更多課本以外的學習,像戶外教育、美感教育。

我相信以這樣的課程涵養,能夠培養孩子自發、互動、共好的人生態度。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爸爸媽媽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如果把孩子的人生拉得更長來看,父母一定非常期待孩子離開學校之後,也能夠是一個「對人生有熱情,面對問題可以隨時去解決」的終身學習者。

讓孩子帶著一身本事和基礎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