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孩子的第一個反叛期

孩子原本都很聽話,但隨著年齡成長,開始學會說話,漸漸不願意配合爸媽的指示,無論問孩子什麼,他都回答「不要!」孩子為什麼總愛和大人唱反調?難道是被孩子討厭了?還是爸媽的教養出了問題?


「我不要穿這件衣服!」
「我不要吃這個蘋果!」
「我不要現在去洗澡!」

1歲半就進入反叛期
才剛學會說話不久的1歲半孩子,遇到大小事總是先說「No」!讓爸比媽咪深受打擊,開始懷疑自己的教養方式,也懷念起那個凡事聽話、好擺佈的小寶寶。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吳昱德表示,以前大家都說2歲孩子連貓狗都嫌,連西方也戲稱「可怕的2歲」(terribletwo)。不過,現今大約1歲半,甚至有些發展較快的孩子在1歲半之前就會明顯出現反叛行為。在這裡的「發展」指的是孩子開始學習站立,在想要自己用小手拿取東西…等探索過程之中,不希望照顧者給予支持與反應,加上語言已逐漸發展,於是,爸媽時常聽到孩子說「不要!」
為何現今孩子進入反叛期的時間會提前呢?吳昱德心理師指出,與育兒觀念的文化刺激有關。大多數的家庭只生一、兩胎,在少子化的情況之下,通常爸媽會較用心於孩子的日常照護與生活教養。爸媽從產前就會主動涉獵相關書籍,到產後給予孩子較多的互動經驗,這些刺激都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及語言發展。

多元刺激促使反叛提早來
面對孩子的反叛期提早到來,有些爸媽感到錯愕,無法接受孩子的改變;有些爸媽因此整天擔心焦慮;但也有些爸媽能夠清楚地明瞭孩子的轉變是正常的,而從容應對。在爸媽的不同反應之中,也將影響著孩子的將來發展。

反叛是成長必經之路!
每個孩子都會反叛,反叛是人生必經之路!尤其是當孩子1.5~2歲之際,依循著生理發展,爸媽通常會在此時開始進行如廁訓練,在此如廁訓練之中,除了爸媽在一旁協助孩子學習自我控制之外,孩子也會逐漸表達自主性。
此外,有些情緒也處於變化中,而孩子的心理情緒與家庭文化教養過程刺激有關。吳昱德心理師指出,依照發展過程來說,孩子能夠感受到多元情緒──包含正向的開心快樂或是興奮愉悅(像是孩子成功完成如廁訓練,讓孩子感到更有自信),但也有可能經驗到害羞緊張或不知所措(像是如廁訓練時的身體曝光,讓孩子覺得不好意思),或是爸媽的反應帶給孩子的不舒服或生氣憤怒的感受(像是處於如廁訓練階段的孩子,偶爾不小心尿褲子了,爸媽嚴厲的指責,就會使得孩子悲傷難過)。
然而,年幼的孩子還不太能夠處理這些情緒的湧出,必須依靠爸媽的協助。吳昱德心理師解釋,對於孩子而言,語言表達能力尚未成熟,還得透過爸媽的教導或協助,幫助孩子判別情緒,才能夠慢慢地說出當下狀況及自身感受。
不過,由於在語言能力及邏輯尚未發展成熟之前,身體已經能夠直接體會到不同情緒感受。於是,大部分孩子會使用已知字眼來反應自身感受,通常是直接口語反應──不要,或是天生氣質較為溫和的孩子就會以間接的「反問」方式來表達。

學習面對情緒與感受
除了以有限的口頭言語反應之外,孩子還會加上最直接的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內在感覺。面對爸媽教導,有些孩子會故意和爸媽唱反調,或是打翻某些東西。吳昱德心理師表示這類情況最常出現在用餐時刻。當孩子不願意吃飯,不管爸媽如何誘導就不肯乖乖就範,有些爸媽便拿出3C產品播放著影片擺在孩子眼前,於是,孩子雙眼緊盯著小小的螢幕,「好像」就聽話了,也願意接受一口又一口的餵食。
這些光彩奪目的3C產品總是能夠吸引孩子目光,不僅當下就能夠看到立即效果,爸媽也不需要花費力氣來處理孩子的失控情緒與行為。然而,孩子是透過爸媽接納與包容自己的情緒才能發現原來我有這些不同的情緒。吳昱德心理師進一步說明,倘若每次孩子有一些內在感覺,爸媽都是以中斷情緒方式來處理,孩子就永遠學不會面對自己的情緒歷程。

適度挫折感是必要的
當孩子出現某些行為除了表達反抗之意,某種程度也夾雜著經驗自主過程當中的挫折感,這些挫折感若無適時的出現,而只是使用3C產品或是激烈處罰方式來中斷情緒表達,對於孩子來說,不僅學不到爸媽可以身教示範什麼是包容情緒,也無法從爸媽身上看到如何咀嚼自己的挫折感,更別說後面應該如何討論因應或處理方式了。
吳昱德心理師進一步說明,被戲稱為「廉價照顧者」的3C產品,之所以廉價是指不用付出太多心力,只要拿出某樣3C產品,就可以中斷孩子的反叛。而且,對於爸媽來說,3C產品最大效益就是不需要花力氣來處理孩子的情緒,又能立即見效。

孩子說不要,爸媽怎麼辦?
既然歷經反叛期是成長的必經之路,當孩子說不要時,爸比媽咪應該怎麼辦呢?吳昱德心理師建議,在情況允許之下,花些時間與耐心猜猜孩子的心思;若是某些特殊的緊急狀況,除了立即為孩子做決定之外,別忘了事後再與孩子討論當下的感受。

花點時間猜孩子想要的是什麼
孩子對爸媽說不,身為爸媽的你應該要釐清孩子說不的背後原因為何。不過,通常孩子不會主動講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可能是礙於語言表達能力而無法清楚說明,或者其實孩子也不清楚自己想要的為何。吳昱德心理師建議爸媽可以試著猜猜看,在對著孩子猜測過程之中,以有趣語調提問,給予孩子多樣的選項,說不定就能夠猜中孩子的心思了。

特殊情況,先幫孩子做決定
有時候,處於特殊的緊急狀態之際,爸媽無法花時間猜測孩子當下心思,吳昱德心理師建議應變方式就是先幫孩子下決定、做處理。舉例來說,像是某個上課日的早晨,2歲多的孩子突然不想要爸媽幫忙挑選穿著衣物,但當爸媽請孩子自行挑選,孩子卻又無法立即做出選擇,然而距離幼兒園上課時間又剩沒幾分鐘……。
面對有時間限制的情境,應變的處理方式可能就是先幫孩子做好決定。吳昱德心理師建議爸媽可以這樣告訴孩子──我現在先幫你穿上這一套衣服,我知道幫你做決定會讓你感覺不舒服,你很想要自己挑選衣服,不過,上課快遲到了,我們可不可以晚上再找時間來討論你究竟想要穿哪一件?
當爸媽這樣處理的當下,孩子一定會爆發負面情緒,可能會不高興,甚至是生氣。然而,吳昱德心理師表示,雖然看似親子關係就要決裂了,但更重要的是爸媽之後是否做了修復動作。爸媽應該帶領孩子討論早上發生的事情,讓孩子明白爸媽知道他的感受,但是上課不能遲到,且爸媽也都要準時上班,於是只能先幫孩子下決定。
在修復關係的過程之中,孩子可以體會到爸媽尊重他的意願,又能瞭解可能會有某些「有限制」的特殊情況。透過這些「有限制」的情況,讓孩子知道爸媽並非每一次都能聽從他的想法。如此才不會讓孩子會覺得爸媽都是聽我的,我可以決定一切,我才是老大!

諮詢/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吳昱德
參考/《51個絕不失敗的育兒妙招》(新手父母出版)
攝影/JoeChenPhotography

吳昱德
現職: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新竹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心理師
學歷: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
經歷:真理大學諮商輔導組諮商心理師、新北市悠活精神科診所諮商心理師、新光醫院精神科自殺防治暨藥酒癮防治中心諮商心理師、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諮商心理師

*【育兒生活】官方網站。http://www.mababy.com/
*更多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5年12月號。http://www.mababy.com/new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