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稅重挫交易量,歐債危機打擊買房信心

2011年雖已經過去,但是回顧去年一年,發生不少影響房地產的重大新聞事件,此次《好房誌》特別採訪國內專家學者,請他們票選出影響最大的前10大新聞,以下是專家分析的總整理。





一,6/1奢侈稅上路
回顧去年新聞,專家們幾乎口徑一致地將第一名投給了「奢侈稅」,如果拉開去年房市價量走勢圖就可以發現,奢侈稅簡直是台灣房市的「殺手」,實施前後首要衝擊便是「量縮」的影響。

奢侈稅抑制房市短期交易的行為,讓投資客退場,也成功抑制房價持續上漲的失控情況。從公告到正式實施,成交量急遽萎縮,新成屋市場閉鎖,預售屋市場萎縮,建商延遲推案,台灣房市由熱轉冷。


二,歐洲債信危機爆發
歐債危機是個難解的題,雖然去年下半年偶爾有零星好消息傳出,激勵股、匯市,不過都只有曇花一現,歐債從無解的經濟問題演變成政治問題,除了少數國家能硬挺,其他後段班國家都深受通膨、失業、政局動盪所影響。預估歐元區消費需求的疲軟將延續3∼5年以上,影響亞洲出口,更扼殺我國出口產業擴張。

專家學者認為,歐洲的債務金額比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的虧損更大、更深遠。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孟翰認為,歐債讓全球股市崩盤,也間接造成民眾資金不足,對房市轉趨保守、態度觀望。


三,政府推動實價登錄與實價課稅政策
房價透明化為市場帶來正面評價,社會普遍認為「實價登錄」有助於平抑房價,不過對屋主、投資客來說,產生了投資收益減損的陰影,投資評估更趨於謹慎,觀望心態更重,房市投資不再是低稅天堂。大聲行銷總監田大權認為,以後屋主開價不會再背離市場行情了,而推案量大的地方,房價也會回歸到適合的價位。


四, 美聯準會(FED)維持貨幣寬鬆政策
2011年,美國經濟復甦不均衡且緩慢得令人失望,美聯準會決定繼續推行QE2二次量化寬鬆政策,此政策也決定了全球貨幣寬鬆及通膨環境格局,由於各國政府大量印製鈔票,民眾怕手中現金不值錢,抗通膨產品在2011年也變得十分火熱。資本沒那麼雄厚的人搶著買黃金,導致金價不斷創歷史新高,資本雄厚的人,在房市狩獵物件。低利率,是房市眾多利空政策中,支撐民眾願意買房的少數利多因素。


五,土地公告現值調漲
在政府打房政策下,2011年,全台各地土地公告現值大幅調整,北市在2011年一口氣漲12.08%,對於屋主來說,要繳交的土增稅將明顯增加。尤其土地持份高的屋主,例如透天、公寓等,由於稅賦負擔加重,也相對衝擊了投資利潤。


六,陸客自由行,可能帶來中國買家
莊孟翰分析,口袋深的中國人對於有所有權的台灣土地、商辦、店面,會感到相當有興趣,尤其去年底,敦南商圈的商辦大樓屢創新高,東區店面持續有外資、港資買進,可以看出只要具有商業價值的店面,是陸客深具興趣的產品,未來發展潛力佳。


七,青年安心成家方案等,優惠房貸相繼祭出
後奢侈稅時代支撐自住客或換屋客的柴火,也是中低總價住宅撐盤的主因,護住了自住型市場的交易量,也讓基本買盤不至於流失,支持年輕人安心成家立業。


八,居住正義登場,社會住宅、合宜住宅仍有待考驗
政府為了平息市中心高房價民怨,大批興建合宜住宅,卻使得合宜住宅周圍產品凍漲,如果合宜住宅銷售情況不錯,政府更有可能被鼓動加碼,不過基地難尋,大規模推動不容易,合宜住宅終將只是短暫的政策。


九,ECFA正式上路
2011年底壽險、投資公司狂買商辦、店面,而且價格持續飆漲,這股氣勢將延燒到2012年,莊孟翰分析,市中心精華區缺乏好地點的物件,雖然短期兩岸資金受限多,無實質投資效益,但是開放想像無限,卡位需求仍大。


十,信用管制效應發威
2010年12月央行三度升息,並擴大雙北管制區為13區,此項具有強烈指標之意義,在2011年發威。央行不只讓貸款審核更嚴格、額度受限,投資客資金利用效率轉低,而且還將北市、新北市房屋交易量大的地區,都納入受管制的區域。不只對投資客有影響,對於想要換房的民眾,也增加了困難度。

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室資深研究員黃舒衛分析,一般換屋族都是先買房,搬家安頓好之後,再賣掉舊房子,但政府擴大信用管制,讓想在雙北換屋的民眾,自備款得多準備2成。不過過去是財經記者出身的林青蓉則認為,全球景氣轉弱,加上央行第四次開理監事會卻沒有選擇升息,表示2012年央行升息的機率不會太大,對購屋者來說,也可鬆口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