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不相信藍領
《達格南製造》Made in Dagenham(暫譯)是一部最近在美國上映的影片,劇情乍看很普通,改編自英國倫敦達格南地區的福特汽車工廠1968年的罷工事件,描寫當地的女工上街遊行,反對性別歧視的故事。但這其實對近年的美國觀眾來說,是一部非常陌生的影片──影片講的是藍領工人的故事,這在近十多年的美國影壇幾乎是一個絕跡的題材。而《達格南製造》也根本不是一部好萊塢影片,它是來自英國導演奈吉柯爾(Nigel Cole)的手筆,「在美國這國家,人人都渴望成為中產階級。美國人根深蒂固的心態是:只要你好好工作,有朝一日終將發財。但我們英國人的傳統不是這樣的,你要是工人階級出身,那你就好好呆著吧,雖然情勢也有可能改變。」柯爾如此解釋道。
確實,翻翻舊帳的話,聚焦於工人階級的好萊塢電影,知名的如《諾瑪蕾》Norma Rae、《絲克伍事件》Silkwood等,都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即使是十年前《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這樣的電影能夠上映,也是因為女主角是當時的好萊塢一姐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
「以好萊塢現在的思維來看,觀眾最需要的是從日常生活中抽離出來。」老牌製片人道格拉斯威克(Douglas Wick)說道。
當今好萊塢電影中的角色,如果不是超級英雄、青年奇才或者性感吸血鬼,那就應該是建築師、律師、記者或者其他一些成功人士,比如什麼時髦的麵包店老闆或者花店經理之類。而那些在夾縫中生存,得以開拍的藍領片卻往往是一些犯罪片──白領犯罪片出現槍戰戲、汽車追逐戲的機會實在是太少了點──而且往往是低成本獨立電影,比如《冰原之心》Frozen River、《力挽狂瀾》The Wrestler等等。最近有一部引人關注的影片《煞不住》Unstoppable倒是工人階級主角,成本也達1億美元,可惜導演是英國人東尼史考特(Tony Scott),而且票房成績也是一般而已。
不少人士也提到,好萊塢現在之所以如此,也和他們目前的經濟處境有關,畢竟如今的大片廠都已是超大型財團的一個分部,財團需要他們拍攝能吸引全球最多觀眾的影片,而小規模的劇情片顯然不能達到這個目的。
「大片廠現在都覺得,要讓觀眾走出家門的唯一辦法,就是以給他們看一些怪異性的娛樂產品,3D片也好、幻想片也好、粗俗幽默也好,方式無所謂。」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前主管Joe Roth說道。
「現在這些大片廠一年大多只不過拍幾部影片,他們對每部影片要求的都是利益最大化,這樣的話,他們為何還要拍那些描寫工人階級或者階級衝突的影片?」南加州大學電影史教授Steven J. Ross說道。「大片廠現在仍是以生意經為第一要義,而不是去增強什麼觀眾的自我意識。」
不過從影史來看,似乎如今這局面也並非慣例。比如大蕭條時期,大片廠就拍了許多描寫貧民區居民故事的影片。「觀眾當然需要逃避主義的精神食糧,但同樣也需要能直擊心靈的電影。」著名紀錄片導演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說他欣賞的是《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這樣的影片。
好萊塢最近有一部低成本製作、票房極為成功,同時敘述底層階級人物的影片,這就是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執導的《竊盜城》The Town。「我對工人階級的故事很感興趣,因為我媽就是個教師,我爸是個酒吧服務生,所以我個人對這類題材很有認同感。這些故事最真實地講述了什麼樣的人才是美國人。」艾佛列克說道。艾佛列克同時還透露了他成功的「卑鄙」訣竅,這就是混搭的風格。就以《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失蹤人口》Gone Baby Gone、《竊盜城》三部影片為例,「如果《心靈捕手》裡面的麥特戴蒙飾演的清潔工不是數學天才,如果《失蹤人口》裡面沒有神秘驚悚的犯罪元素,如果《竊盜城》裡面沒有搶銀行這檔子事,我不知道這些電影還能不能拍出來。」
《冰原之心》的編劇兼導演寇特妮杭特(Courtney Hunt)迄今還記得這個案子當初籌資碰壁時的景況。《冰原之心》講的是女主角因不想自己的拖車屋被人拖走,而被迫操起走私人口勾當的營生,當杭特把這劇本給某個有投資意願的老闆看過後,老闆顯得極為憤慨:「這些人都是失敗者,失敗者!」
「不,他們不過是窮人而已。」杭特如此回答道。
確實,翻翻舊帳的話,聚焦於工人階級的好萊塢電影,知名的如《諾瑪蕾》Norma Rae、《絲克伍事件》Silkwood等,都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即使是十年前《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這樣的電影能夠上映,也是因為女主角是當時的好萊塢一姐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
「以好萊塢現在的思維來看,觀眾最需要的是從日常生活中抽離出來。」老牌製片人道格拉斯威克(Douglas Wick)說道。
當今好萊塢電影中的角色,如果不是超級英雄、青年奇才或者性感吸血鬼,那就應該是建築師、律師、記者或者其他一些成功人士,比如什麼時髦的麵包店老闆或者花店經理之類。而那些在夾縫中生存,得以開拍的藍領片卻往往是一些犯罪片──白領犯罪片出現槍戰戲、汽車追逐戲的機會實在是太少了點──而且往往是低成本獨立電影,比如《冰原之心》Frozen River、《力挽狂瀾》The Wrestler等等。最近有一部引人關注的影片《煞不住》Unstoppable倒是工人階級主角,成本也達1億美元,可惜導演是英國人東尼史考特(Tony Scott),而且票房成績也是一般而已。
不少人士也提到,好萊塢現在之所以如此,也和他們目前的經濟處境有關,畢竟如今的大片廠都已是超大型財團的一個分部,財團需要他們拍攝能吸引全球最多觀眾的影片,而小規模的劇情片顯然不能達到這個目的。
Made in Dagenham
「現在這些大片廠一年大多只不過拍幾部影片,他們對每部影片要求的都是利益最大化,這樣的話,他們為何還要拍那些描寫工人階級或者階級衝突的影片?」南加州大學電影史教授Steven J. Ross說道。「大片廠現在仍是以生意經為第一要義,而不是去增強什麼觀眾的自我意識。」
不過從影史來看,似乎如今這局面也並非慣例。比如大蕭條時期,大片廠就拍了許多描寫貧民區居民故事的影片。「觀眾當然需要逃避主義的精神食糧,但同樣也需要能直擊心靈的電影。」著名紀錄片導演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說他欣賞的是《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這樣的影片。
好萊塢最近有一部低成本製作、票房極為成功,同時敘述底層階級人物的影片,這就是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執導的《竊盜城》The Town。「我對工人階級的故事很感興趣,因為我媽就是個教師,我爸是個酒吧服務生,所以我個人對這類題材很有認同感。這些故事最真實地講述了什麼樣的人才是美國人。」艾佛列克說道。艾佛列克同時還透露了他成功的「卑鄙」訣竅,這就是混搭的風格。就以《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失蹤人口》Gone Baby Gone、《竊盜城》三部影片為例,「如果《心靈捕手》裡面的麥特戴蒙飾演的清潔工不是數學天才,如果《失蹤人口》裡面沒有神秘驚悚的犯罪元素,如果《竊盜城》裡面沒有搶銀行這檔子事,我不知道這些電影還能不能拍出來。」
《冰原之心》的編劇兼導演寇特妮杭特(Courtney Hunt)迄今還記得這個案子當初籌資碰壁時的景況。《冰原之心》講的是女主角因不想自己的拖車屋被人拖走,而被迫操起走私人口勾當的營生,當杭特把這劇本給某個有投資意願的老闆看過後,老闆顯得極為憤慨:「這些人都是失敗者,失敗者!」
「不,他們不過是窮人而已。」杭特如此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