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職場新鮮人:如何踏出適合自己的第一步
一九六七年要考大學時,在那個年代,南部鄉下人公認醫生是名利雙收又受人尊敬的行業,我自然也想考進醫學系當醫生。大學聯考放榜後,只考上了高雄醫學院的藥學系。那時有些尷尬,很多親友聽說我考上醫學院,以為我未來會當醫生,來跟我道賀,但經過解釋後,才知不是醫學系,不少人露出「不怎麼好」的神情。
原本想重考,但想到重考又得多讀一年,加上教科書要改版,想想能上大學已不錯,於是就到高雄醫學院藥學系報到。
念藥學系我並沒有太大興趣,當時無法轉系,加上英文不太好,看原文書不易,挫折感不小。當時,一直在想畢業後的出路,也不斷請教前輩、老師及學長,有的學長說在學校教書、也有說在藥廠當藥劑師很好、公家機關很好。
我大學成績不特別好,不可能唸研究所,更不可能留學;想考公職,又擔心考不上。當時很多人當中學老師,可是我對教書沒興趣,去藥廠當品管或製藥人員也不符合個性,更不想去醫院藥局工作。想來想去,去藥廠當藥品推銷員好像比較適合我的興趣和專長,因此下定目標往這方面努力。
人生處處是機會,人生處處有貴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無絕人之路。
每個人面臨畢業的關口,心中都有很大的壓力,心想:好的工作缺被畢業的學長姊們和前輩先占了,我還有機會嗎?
當年自己也有這樣的恐懼和疑惑,尤其回到家鄉,看到小時候的玩伴,他們的書雖然沒有我讀的多,但錢可賺得不少。就在對前途舉棋不定、茫然無措時,一位同鄉的前輩告訴我:「人生處處是機會,任何時候起步都不會晚。」
這句話猶如當頭棒喝,如果沒發現機會,那一定是我沒有努力地尋找。有了這點認知,我立刻打起精神,整裝待發,開拓屬於我的機會。另外親戚中一位長輩的一句話,也給我很好的指引和方向。他說:「臺北市是臺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想要出人頭地、求好的發展,上臺北比較有機會。」
我先打聽哪一家藥廠最好?當時外商公司是臺灣必治妥最有名,因此去報考,沒想到竟然考上了。記得有好多人報名應試,只錄取三個,錄取率非常低。考上後,好奇為什麼會被公司選中?結果主管說,因為我在學校是乒乓球社社長,是社團負責人,應該比較懂得溝通、做好人際關係,適合做生意。
「一點點」哲學:不要小看「一點點」。
一九七三年,幾經打聽比較和重重考試後,找到第一份工作,美商臺灣必治妥公司北區業務代表。當時以為北區指的就是臺北,怎知道被分配到人生地不熟的新竹和苗栗地區,剛開始心情非常低落,一度還想不如回南部高雄地區工作算了,但思索再三後,決定接受這份打敗好多競爭者才爭取到的工作,在陌生的山城開始一步步去尋找可能的客戶,推廣十分陌生的業務。
那時公司規定一天要拜訪十二家客戶,我謹記父親曾告訴我的話:「凡事比別人努力多一點、提早一點,起跑領先一小步,就可能一路領先。」所以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多拜訪一、兩家,往往很多生意就是在多跑的這一、兩家中進來的。而且增加很多推銷經驗,可說多做不吃虧。
這樣的堅持常常面臨嚴苛的考驗,冬天著名的「新竹風」總是順著脖子吹進身體,夏日的烈陽又烤得人昏昏欲睡,常常在拜訪完客戶,騎車回家的路上,忍不住問:「我要什麼?我追求什麼?我的理想和夢呢?這是我要的生活嗎?」
但大自然的惡劣天氣比起人情冷暖,又仁慈多了。後來請調回臺北總公司工作後,有天到一個親戚家做客,他太太拿出一件名牌衣服展示給朋友看,我也湊過去摸了摸衣服,哪知她一把搶了過去,一副看不起人的樣子,現在回想起來,還能清楚記得當時發燙的雙頰和無地自容的感覺。我想,没有一種成功是從天而降的,在業務生涯中,像這樣的難堪還不知有多少次,不過總是挺過來了。(本文摘自《迎變:李成家正向成功思維與創業智慧分享》一書)
原本想重考,但想到重考又得多讀一年,加上教科書要改版,想想能上大學已不錯,於是就到高雄醫學院藥學系報到。
念藥學系我並沒有太大興趣,當時無法轉系,加上英文不太好,看原文書不易,挫折感不小。當時,一直在想畢業後的出路,也不斷請教前輩、老師及學長,有的學長說在學校教書、也有說在藥廠當藥劑師很好、公家機關很好。
我大學成績不特別好,不可能唸研究所,更不可能留學;想考公職,又擔心考不上。當時很多人當中學老師,可是我對教書沒興趣,去藥廠當品管或製藥人員也不符合個性,更不想去醫院藥局工作。想來想去,去藥廠當藥品推銷員好像比較適合我的興趣和專長,因此下定目標往這方面努力。
人生處處是機會,人生處處有貴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無絕人之路。
每個人面臨畢業的關口,心中都有很大的壓力,心想:好的工作缺被畢業的學長姊們和前輩先占了,我還有機會嗎?
當年自己也有這樣的恐懼和疑惑,尤其回到家鄉,看到小時候的玩伴,他們的書雖然沒有我讀的多,但錢可賺得不少。就在對前途舉棋不定、茫然無措時,一位同鄉的前輩告訴我:「人生處處是機會,任何時候起步都不會晚。」
這句話猶如當頭棒喝,如果沒發現機會,那一定是我沒有努力地尋找。有了這點認知,我立刻打起精神,整裝待發,開拓屬於我的機會。另外親戚中一位長輩的一句話,也給我很好的指引和方向。他說:「臺北市是臺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想要出人頭地、求好的發展,上臺北比較有機會。」
我先打聽哪一家藥廠最好?當時外商公司是臺灣必治妥最有名,因此去報考,沒想到竟然考上了。記得有好多人報名應試,只錄取三個,錄取率非常低。考上後,好奇為什麼會被公司選中?結果主管說,因為我在學校是乒乓球社社長,是社團負責人,應該比較懂得溝通、做好人際關係,適合做生意。
「一點點」哲學:不要小看「一點點」。
一九七三年,幾經打聽比較和重重考試後,找到第一份工作,美商臺灣必治妥公司北區業務代表。當時以為北區指的就是臺北,怎知道被分配到人生地不熟的新竹和苗栗地區,剛開始心情非常低落,一度還想不如回南部高雄地區工作算了,但思索再三後,決定接受這份打敗好多競爭者才爭取到的工作,在陌生的山城開始一步步去尋找可能的客戶,推廣十分陌生的業務。
那時公司規定一天要拜訪十二家客戶,我謹記父親曾告訴我的話:「凡事比別人努力多一點、提早一點,起跑領先一小步,就可能一路領先。」所以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多拜訪一、兩家,往往很多生意就是在多跑的這一、兩家中進來的。而且增加很多推銷經驗,可說多做不吃虧。
這樣的堅持常常面臨嚴苛的考驗,冬天著名的「新竹風」總是順著脖子吹進身體,夏日的烈陽又烤得人昏昏欲睡,常常在拜訪完客戶,騎車回家的路上,忍不住問:「我要什麼?我追求什麼?我的理想和夢呢?這是我要的生活嗎?」
但大自然的惡劣天氣比起人情冷暖,又仁慈多了。後來請調回臺北總公司工作後,有天到一個親戚家做客,他太太拿出一件名牌衣服展示給朋友看,我也湊過去摸了摸衣服,哪知她一把搶了過去,一副看不起人的樣子,現在回想起來,還能清楚記得當時發燙的雙頰和無地自容的感覺。我想,没有一種成功是從天而降的,在業務生涯中,像這樣的難堪還不知有多少次,不過總是挺過來了。(本文摘自《迎變:李成家正向成功思維與創業智慧分享》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