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依然存在

塑化劑的由來
國外很早就有學術文獻探討塑化劑對身體之影響,其中不乏動物實驗;而國內的研究至近十年才開始較多,先前對於塑化劑的關注及瞭解都比較缺乏。其實塑化劑的使用在台灣由來已久,通常是使用在塑膠工業中,添加塑化劑可使物體更加柔軟。塑化劑的種類非常多,工業較常使用稱為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化合物,其中DEHP也是塑膠製品中常用的一種塑化劑。它是無色無味的液體,常被運用在化妝品與玩具的原料中。關於塑化劑的新聞報導是因為不法廠商將塑化劑添加在食物與飲料中,導致部分商品被檢測出含有DEHP。塑化劑其實是一種環境荷爾蒙,它在環境中不易被分解,當進入人體時,會干擾我們本身的荷爾蒙分泌。

TIPS~ 什麼是「環境荷爾蒙」?
人工化學物質流入自然環境、造成汙染後,因不易分解,容易藉由食物鏈的方式回到人體或其他動物體內。環境荷爾蒙可以模仿身體原有的天然荷爾蒙,進而影響生理狀況、甚至是健康。

塑化劑對人體的影響
塑化劑類似女性荷爾蒙,對小女孩會造成性早熟與月事提早來潮、甚至提高乳癌發生的機率。
塑化劑也會抑制甲狀腺分泌。
對腦部發展也可能造成影響,但仍需進一步研究。
對肝臟與腎臟可能也會造成傷害。
抑制男性荷爾蒙,造成精子數目稀少、活動力下降,精子品質不佳,容易造成不孕。
小男孩的青春期延遲,並出現女性化特徵。
孕婦如果吸收到塑化劑,恐使男嬰生殖器變成畸形(如尿道下裂)、患有隱睪症、肛門與生殖器距離縮短。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林杰樑主任認為DEHP雖然在部分動物實驗中是致癌物質,導致引發肝癌;但不是全部動物都有這種反應,老鼠會因DEHP導致肝癌、比較接近人類生理構造的猴子則沒有發生癌症,所以是否致癌不用太過於擔心。即使不是人類致癌物質,DEHP會對人體有負面影響及干擾自然荷爾蒙則是確定的,生活中若能盡量避免,還是少接觸為妙。

塑化劑,「住」在我們日常生活裡
塑化劑的功能是可以讓物品變得又柔又軟,比方在便利商店購買的輕便雨衣,可以折疊得輕薄短小、柔軟易捲曲,林杰樑主任指出很可能也是因為添加塑化劑的緣故。生活中存在許多塑化劑,我們日常使用的塑膠製品、塑膠袋、塑膠容器(包括環保杯)與保鮮膜都含有塑化劑。塑化劑經由保鮮膜等塑膠材質物品滲出,進而汙染食物,尤其微波加熱時影響更大,保鮮膜中的塑化劑成分遇熱揮發、飄散於空氣中,與室內的灰塵、粉塵混合掉落在地板上,成為家中的過敏原並被吸入人體中。由於日用品、容器、甚至是部分醫療器具都有這種添加物,所以可以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食、衣、住、行,塑化劑都是無所不在的。

TIPS~ 用環保杯泡茶或以PC材質奶瓶餵奶,STOP!
塑膠容器分為7類:1號是PET寶特瓶、2號是HDPE 高密度聚乙烯、3號是PVC 聚氯乙烯、4號是LDPE低密度聚乙烯、5號是PP 聚丙烯、6號是PS 聚丙乙烯、7號則為其他塑膠材質,包含PC聚碳酸酯,有些塑膠奶瓶也是PC材質製成。林主任指出:根據衛生署檢驗,前6號都含有塑化劑(但在室溫下塑化劑溶出值仍在法定標準內);7號雖無塑化劑,但內含雙酚A,嚴重可能造成不孕,故所有塑膠容器可能都不適合拿來填裝熱飲,也不適合拿來泡茶喔!

定香劑…也含塑化劑
除了塑膠材質製品以外,還有一種東西也會加入塑化劑,那是什麼呢?也就是「定香劑」。顧名思義,定香劑的功能是使該物品長久芳香,被使用於部分化妝品、香水、保養品、清潔沐浴用品、妊娠霜中,甚至連指甲油、精油與空氣芳香劑也可能有塑化劑的存在。並不是所有芳香的物品都有添加定香劑,但如果是價格較便宜、且持久芳香,就有添加定香劑的可能。這種香味持久、含有塑化劑的東西被我們擦在身上或臉上,就會藉由皮膚吸收進入人體,實在不能不多多留意。至於香味較不持久的東西,就比較沒有添加定香劑的疑慮。

TIPS~ 讓嬰兒每天香噴噴,反而吸入塑化劑?
林主任指出,根據2008年美國小兒科醫學雜誌一項研究統計發現,許多嬰兒尿液中都含有塑化劑。據推測是因為爸比媽咪們給小寶貝使用太多人工、香噴噴的保養品與清潔用品,其中包含添加塑化劑的定香劑產品,導致出現新生兒體內也有塑化劑的奇怪現象。

紙製餐具 = 安心保證?
另外,不要以為不使用塑膠餐具,使用紙製餐具就沒有問題喔!林主任也提及:許多紙製餐具都會再塗上一層塑膠膜,如紙盤、紙杯等,所以即使避開使用塑膠袋盛裝熱食,使用紙製餐具結果也是一樣的!因此外食族購買便當後,無論包裝盒是紙製或塑膠製,如無法回家以瓷盤加熱,只能再加溫(Re-warm)、不適合再加熱(Re-heat),且需將微波時間減半,以減少塑化劑的暴露喔。

塑毒充斥台灣,也因為回收與廢水沒處理好
大家心裡可能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台灣人體內的塑化劑含量這麼高?」除了我們廣泛運用塑膠容器包裝食物與不肖業者非法添加之外,林杰樑主任指出,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分別是:我們對塑膠垃圾回收做得不夠徹底以及廢水沒有處理完善。塑膠垃圾在近十年來才作較有效率的回收,以前我們對於環保回收的行動並無徹底落實,許多民眾都會亂丟塑膠垃圾,導致土地被汙染,再藉由食物鏈的方式回到我們體內;另一個來源是家庭或工業的廢水在沒有妥善處理的情況下流入河川,導致河川汙染、也影響水產,進而影響農作物;流入海洋的部分則影響到養殖業,所以無論是經過哪一種途徑,其實最後都會回到我們體內。這就是環境荷爾蒙,也是一種惡性循環。

如何防範塑化劑侵襲
塑化劑中分子較大的一類,常被使用在塑膠工業中,如塑膠容器等,使用這些容器時不可微波加熱。相較與使用紙盤、塑膠盤來裝盛食物,使用一般瓷盤較為安全、如要加熱則建議使用不鏽鋼容器;至於分子較小的另一類塑化劑,則常被使用於定香劑中。平常應盡量減少使用不確定來源、香味重、持續時效長久的物品,如來歷不明的化妝品、香水、精油、清潔用品等。

TIPS~ 孕媽咪是否需額外做特別產檢?
國民健康局「食品中塑化劑污染衛教手冊」指出,由於DEHP進入人體後,大部分可在約24~72小時藉由糞便與尿液排出體外,產檢也不易看出胎兒的生殖系統是否受到影響,所以孕媽咪只需要定期產檢,不必特地為了檢測塑化劑是否影響胎兒而接受額外檢查喔。
雖然塑化劑可以藉由皮膚塗抹、甚至經由呼吸進入體內,但主要的管道仍是透過飲食。所以「吃」的管道仍最重要,俗語說禍從口入,還是不得不小心。在飲食方面,宜減少加工食物攝取、多吃天然食品,如大豆類,包括黃豆、毛豆都是優質的豆類,對小女孩而言,多吃大豆類製品可以幫助身體抗衡性早熟。也因塑化劑為脂溶性,易累積在油脂及內臟中,所以最好少吃高油脂食物,如動物脂肪與內臟;此外要多喝白開水,新鮮蔬果不可少;吃飯前則需勤以肥皂洗手,可以避免將手上沾到生活周遭隱藏的塑化劑吃到肚子裡面去。瞭解了整個塑化劑的來龍去脈,相信各位媽咪現在對於防範塑毒也更加胸有成竹囉!


林杰樑
學歷:台北醫學院畢業
經歷:長庚腎臟科主治醫師
現任:長庚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
長庚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主任
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

攝影/黃暉中
參考/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網站